作者:郭宇宽 

有围墙,没规矩

郭宇宽

斯坦福大学是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大学之一。与传统常春藤盟校相比,它只能算是西部的小弟弟。像哈佛、耶鲁等名校都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斯坦福建校才一百多年时间。然而就是这个小兄弟,却以极快的速度崛起了,并大有超越老牌名校之势。像NBA新崛起的华人球星林书豪,就是被斯坦福拒绝了才选择哈佛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斯坦福的新引力。

斯坦福最为人称道的故事,就是它与美国硅谷的共同进化。上世纪40年代,斯坦福遭遇过一场财政危机。当时学校缺乏资金,而且缺乏很好的融资渠道。同时学校又有大量的闲置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如何能让这些土地生出钱来成为当时校方考虑的重要问题。可是当年斯坦福夫妇在创立斯坦福大学的时候为了避免捐赠的土地被滥用,就在遗嘱里规定斯坦福的任何一寸土地都不能出售。当时的校长华莱士•斯特林为了解决财政难题,就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土地出租给创业型公司以获取收益。同时,斯坦福于1951年利用闲置土地创建了斯坦福研究园,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高校创办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斯坦福研究院,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硅谷的雏形。从此以后,斯坦福与社会的合作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被斯坦福师生创建起来,包括著名的惠普、思科、雅虎、谷歌等企业。

大学与企业,知识与生产力,就通过这种形式被斯坦福无障碍地连接了起来。这是斯坦福崛起的重要原因。学校不再是一座象牙塔,而是与社会广泛地连接起来;学生也不像桃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在接触工业项目的过程中,斯坦福师生得以真正参与到研发、管理等实践活动中,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斯坦福甚至允许学校教授或老师自行创业或在企业担任职务,只要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这种开放的态度是其它学校所不能相比的。斯坦福的校训“自由之风永吹(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很好地代表了斯坦福的开放精神。甚至这种开放精神也反映在了校园建设上:斯坦福校园的外围是没有围墙的,有大量的公共设施。比如它的博物馆非常精彩,收藏有大批罗丹的雕塑,还有医院、图书馆、游泳馆等资源都向公众开放。

虽然斯坦福与商业的接触很紧密,获得大笔的社会捐赠,而且校园非常开放,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斯坦福的严格,李嘉诚给斯坦福捐了一栋楼,他儿子李泽楷在斯坦福读书,即使这样,李泽楷被媒体曝光,最后没有得到斯坦福的毕业学位。

斯坦福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科研能力之强也是举世公认的,也是唯一一所可以与麻省理工学院(MIT)相媲美的大学。迄今为止,斯坦福已经培养出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多位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和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14位美国国家科学奖得主。斯坦福很好地掌握了与商业合作的艺术和边界,既可以让社会力量为学校服务,又能坚持教育伦理的底线,保存学校的声誉。

反观国内的大学,在开放边界的问题上总是把握不好度。像清华北大这些中国大陆的名牌高校,学校四周也是有高高的围墙包围,没有证件就不让进去,似乎是很神秘。这样一所大学看起来是很封闭的,然而在某些方面它又非常地“开放”。比如前段时间一个叫王进文的清华博士爆料,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是他的同班同学,但他的同学们从未见过这个人。清华大学对此的解释是,徐景颜读的不是全日制博士,而是“论文博士”。所谓“论文博士”,是指学生不需要到学校上课,只要在毕业时上交毕业论文就可以获得学位证的博士。近年来“官员读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其中所涉及的学历腐败也一直为舆论所诟病。正常的读博程序是需要学生付出很大努力的,要一步一个脚印地上课、做研究、写论文,而这些官员如此轻易地就能获得博士学位,对认真读博的学生是何等的不公平?清华大学作为大陆顶尖学府,竟也突破底线地趟这趟浑水。如此透支学校的声誉,实在让人痛心。

大陆名校的“开放”还在于热衷于办EMBA。EMBA本是学校与商业接触的良好平台,但中国大学的EMBA办的就有些不对味。在世界范围内,EMBA也因其浮躁的风气而饱受诟病。像斯坦福、哈佛,其商学院都是在全美排名前三位的,但他们一直拒绝开展EMBA项目,担心会影响到学校声誉;少有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开有EMBA课程,但也是严格控制教学质量,以MBA的标准来要求EMBA的教育和教学。以斯坦福和哈佛的名誉,如果他们也办EMBA班,我想即使收费一百万也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上,可是他们没有去挣这些容易的钱。而中国的EMBA教育就更不靠谱了,大多沦为学校捞钱的工具,根本不注重教学质量。像我有些企业家朋友也读了几个名校的EMBA,但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于人脉的拓展,而根本不在于学习,甚至他们的毕业论文都是让秘书代写的。这样读出来的学位,其水分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清华北大的EMBA都是这种以昂贵“学费”为办学宗旨的作风,其它学校就更不用说了。什么时候一个学校能对学位的发放不再这么随意了,它离真正的开放也就越来越近了。

斯坦福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然而其对教育——商业防火墙的构建却一直不遗余力;国内的名牌大学的校园围墙倒是建得高耸入云,然而却屡屡做出不重规则甚至突破底线的事情。这里面的差距值得我们深思。一所大学要真正走向开放,既要与社会和商业进行结合,又要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如何能把握住这两者的边界,是国内大学应该向斯坦福学习的地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