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分部在其 Facebook 頁面發出 Free Pussy Riot 的設計作品

文 / 周澄

8月17日,俄羅斯反建制女子樂隊 Pussy Riot,三名成員因為在莫斯科教堂門外「快閃」演唱反普京歌曲,被判基於宗教仇恨的「流氓罪」(hooliganism)成立,判囚兩年。裁決引起俄羅斯國內外關注,英美兩國官方都表示關注,國際特赦組織更發起抗議聲援行動。

Pussy Riot三名被告,分別是24歲的Maria Alyokhina、22歲的 Nadezhda Tolokonnikova 和29歲的 Yekaterina Samutsevich。這支於2011年9月成立的樂隊,不時於街頭和廣場即興表演,人數不定。Pussy Riot 以鮮色織布頭套和裙子所呈現的女性形象為注目標誌,她們曾經表示,蒙頭是為了突顯樂隊作為一個集體的理念,讓更多成員可以參與其中,自由發表對現政權的不滿。

今年2月,樂隊成員衝入莫斯科最大的東正教教堂「救主堂」內,走上祭壇表演名為《童貞聖母,救贖我們脫離普京》(Virgin Mary, Redeem us from Putin) 的歌曲,內容涉及女性主義、反普京及政教分離的訴求。

表演實況:

三名肇事成員在3月被捕,並一直不獲保釋外出。事發時,Pussy Riot三名樂隊成員正在教堂內演唱,她們稱行動為「Punk Prayer」。三人被捕後,Pussy Riot 其他女成員不畏風險,親身接受國際媒體訪問(點擊這裡這裡觀賞),更發佈名為「Putin Lights Up the Fires」的新單曲,顧名思義指普京的政治檢控會激發革命火種。而辯護律師 Nikolai Polozov 亦稱,她們會「繼續抗爭」。

Pussy Riot得到俄國當地不少民眾支持。案件審理期間,當局更嚴密監控甚至拘捕前往法庭外聲援的支持者,包括前國際棋賽冠軍 Garry Kasparov 及左翼組織領袖之一 Sergei Udaltsov 。

「禁色」:達明一派演唱會聲援

Pussy Riot 衝擊體制形象鮮明,今次的檢控與重判,被視為俄國官方長期打壓異見的例子之一。事件因而亦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及聲援。

知名歌星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麥當娜(Madonna)及Björk都曾公開要求俄國當局釋放三人;在宣判當日,國際團體(包括國際特赦組織)更在全球三十多個城市發起聲援行動。裁決宣判後,英美多國都派出官方發言人表示關注事件,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Victoria Nuland表示判刑過重,關注「事件對俄羅斯人民表達自由構成負面影響」;英國外交部次官Alistair Burt則對裁決表示「遺憾」,指「裁決令人質疑俄羅斯當局是否有履行保障這些基本權利和自由的承諾」。(全球聲援Pussy Riot的動態更新:http://freepussyriot.org

香港樂隊「達明一派」亦在8月18、19日一連兩晚的演唱會上以經典作品《禁色》一曲向 Pussy Riot 致敬,歌詞一句「抹殺內心的色彩」寄意以言入罪者,並呼籲香港市民關注事件。在隨後環節,達明二人更在臉上塗上「Free Pussy Riot」。

歷史的先聲:「宇宙塑膠人」

俄國本身本非政教合一的國家,聖堂與教會並無特權。Pussy Riot在教堂內演唱不涉任何形式毀壞,現在卻被司法機關判以刑事「流氓罪」重囚,明顯是衝著其異議之聲與鮮明反抗形象而來。國際媒體大幅報道事件,不少以「封建」、「中世紀式」來形容是次審判,更指出連任不過一年的普京懼怕反抗聲音。國際社會都關注,Pussy Riot的Punk Rock與反抗形式,能成為改變俄國社會的契機嗎?

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

1976年,捷克搖滾樂隊「宇宙塑膠人」(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 遭政府以「有計劃擾亂社會安寧」為名拘捕及檢控,各成員被判囚8個月至18個月,更有當時已離開樂隊的前成員被驅逐出境。由於樂隊是布拉格之春時期地下文化的重要象徵,「宇宙塑膠人」遭檢控判刑被視為是政權殺雞儆猴的打壓行徑。當時事件引起社會反對及聲援,隨後因此啟發了以劇作家哈維爾為首的知識份子發起「七七憲章」,要求釋放樂隊成員,保障基本人權與自由。「七七憲章」運動隨後為成了捷克最主要的反對力量,直至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推翻共產政權,哈維爾透過民主選舉成為總統。(關於「宇宙塑膠人」更多討論可參見張鐵志的文章

Pussy Riot 的敢言反抗,及其不公正的審判,有可能衝過重重圍牆,成為影響俄羅斯社會的進步力量;她們也成功使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俄羅斯政權的倒行逆施。

相關鏈接:

1. 歷來因異議聲音而遭到政治打壓的各地樂隊

2. 國際特赦組織英國分部的呼籲

3. 各國民眾聲援Pussy Riot(來源:英國衛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