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编剧、导演,由于其所受的教育背景以及业内审查等因素导致,他们对人类的自由意志是普遍淡漠的,因此也不会在故事中尊重角色的自由意志,而是都做着皇帝梦,希望在编导的层面就树立起一种观念表达的极权,乖离地安排所有的角色都按照预设的路线去走——当然他们可以有一万种理由去粉饰,但潜意识里就是如此——而这,才正是他们常常说不好故事,甚至十几年来都不会讲故事的根本原因。
 

 

艺术、自由意志与生活

 

文/Leeforce(北京邮电大学)

 

 

今天看了一部好电影,奥斯卡最佳得主《艺术家》。作为一部默片,它讲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让我全程没有打瞌睡。男主角还当选了影帝。这个角色为何动人?他在最后的时刻做了一个关键的抉择:要么守住尊严,吞枪自杀;要么接受女人的帮助,重返事业。对于曾经辉煌的他,这是一个困难的抉择,也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正因为这个抉择的出现,主角的灵魂才在最后一刻得到升华,并迎来了完美的结局。

 

 

这里面可以看出:一个成功角色的真正树立,最终靠的不是他的外形、动作、言谈举止,也不是看他究竟打败了多少敌人,或有多强大,而是看他最终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而好莱坞的金科玉律,正是“两善取其一,两恶取其轻”,这种两难的选择,才是真正戏剧冲突的本质,而并非什么正义与邪恶的抗争,因为故事里的正义本来就必将战胜邪恶。

从前端来看,一个两难选择的出现,可以极大程度地挑起故事线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调动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各种预期,并在角色做出选择之后让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形成愉悦的体验。而从后端来说,编剧、导演之所以创作这样的故事,其实也是暗含了一个基本的朴素价值观,即:为了让故事更有活力,创作者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尊重角色的自由意志,尽可能不要为他或她预设既定的路线,而是要让他或她自己做出选择,尽管他或她是虚拟的。

尊重角色的自由意志,也就是尊重演员的自由意志,观众的自由意志,甚至是人类的自由意志。我以为,这应当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作为创作者的一项基本信念而存在。

国内的编剧、导演,由于其所受的教育背景以及业内审查等因素导致,他们对人类的自由意志是普遍淡漠的,因此也不会在故事中尊重角色的自由意志,而是都做着皇帝梦,希望在编导的层面就树立起一种观念表达的极权,乖离地安排所有的角色都按照预设的路线去走——当然他们可以有一万种理由去粉饰,但潜意识里就是如此——而这,才正是他们常常说不好故事,甚至十几年来都不会讲故事的根本原因。

这个原理,也不仅仅适用于电影。电影、电视被电子游戏打败,而后者从五年前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娱乐产业,正是因为电子游戏是完全迎合消费者的自由意志,玩家在游戏的故事里虽然可能被打死,但他至少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命运。这种自我实现的愿望,也是电影、电视节目里面那种简单的代入感远远无法比拟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虽然生活越来越富足,普通人的选择看似越来越多,但也随着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少。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的生活。太多人过着没有选择的人生,一辈子碌碌无为。而一些人就算获得表面上的成功,但也无法获得自己喜欢的爱好、喜欢的女人和喜欢的家庭,同样是失败。“选择权”在我看来,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人们在现实中得不到“选择权”,就只好像抽烟一样,到故事里去寻找,这也是人们热衷于看电影、玩游戏的真正原因。

 

 

几个月前参加慈善活动,给贫困小学的孩子们做“模拟人生”的社会学实验,当时我们就发现:在一个具备充分就业机会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根本没有人愿意去看电影、玩游戏,没有人选择去虚拟世界麻醉自己。在现实中“选择权”的面前,一切虚幻的、精彩的、华丽的影像,都显得那么廉价、不堪。

那么,今天无比向往成功和奢侈的各位,你们是否每天也在描绘自己心中的故事,扮演着故事中的那一个主角?身为自导自演的创作者,你是否也尊重了自己的自由意志?你每天做多少个选择?你是有很多选择的人吗?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你怎么能保证自己的回忆录足够好看,你的故事足够动人?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所能获得的最大满足感,不是我们积累了多少金银财宝、名誉满堂,而是——请允许我借用并篡改一下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时,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217874353/

 

 

(采编:佛冉,责编:佛冉)

 

 

您可能也喜欢:


<玉衡>生活岂止一句“操你妈”


<天璇>自由感


<开阳>言论自由的绝对性

<摇光>言论自由与“小报告”

<摇光>肩负自由的疲惫

无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