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们终于见识了奥运精神在本质上的矛盾和虚伪。其表现是竞争精神和奥运精神之间的冲突;是理性规则与道德人性之间的矛盾。”

 

为了避开遭遇强手而降低夺冠风险,中国羽毛球排名世界第一的顶尖组合于洋/王晓理打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假球,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在如此世界大赛上看两队比谁更会输球,说实话,除了啼笑皆非外,感觉还挺开眼界的。

事后伦敦奥组委以“未尽全力争取胜利”为由,取消了包括以上两位中国队员,以及印尼、韩国在内的八名羽毛球员参赛资格。由此舆论又哗然成了一锅热粥。

虽然沸腾热闹,但“粥”里的材料无非两种:一是以违反奥运精神(或称体育精神)为由,认为假球缺乏基本道德;二是以规则在先为由,主张活用策略无可厚非。

我浏览了一些争论者的言论,大多言语铿锵,却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在我看来,此事背后的意义恐怕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自从《奥林匹克宪章》将“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作为奥运精神起,主要需解决的,是来自全球各国运动员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宽容的态度,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化不同宗族、不同肤色、不同政见、不同信仰之间的矛盾,避免奥运会成为民族矛盾的孳生地。由此奥运会才有可能使全球各国的运动员聚集一堂。毋庸置疑的是,奥运精神对各民族间的融合提供了一个现实样本,对世界各国的团结与和平的贡献有目共睹。但美好意愿和卓越贡献都无法掩盖奥运精神在本质上的重重矛盾,因此也不能改变奥运会在操作逻辑上的虚伪和荒谬。

法国人顾拜旦将一个修道院运动会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注入了现代奥林匹克,于是奥运精神终于没能摆脱西方博弈思维的习惯,使奥林匹克的光环背后始终隐藏着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的阴魂,其为各运动项目制定的规则,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完全相反的竞争精神——只有赢得奖牌才是奥运会表彰运动员的最高形式,也是唯一形式。奥运从不给因遵守奥运精神而失败的运动员发奖牌。因此奥运会实际上一直都只在嘴上主张奥运体育精神,而用奖牌表彰的却是体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博弈精神。

在唯奖牌的奥运体系中,在胜王败寇的媒体喧哗中,“更快、更高、更强”还能意味着什么?难道不是指获得奖牌的能力吗?靠斗智斗勇斗策略赢得更强的地位,难道不是奥运会提倡的吗?奥运会已经实现了“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使各国运动员能够在同一个竞技场上公平竞争。但是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感召下,运动员一边被激发出拼搏奋斗、蓬勃超越的精神状态,一边又在灵魂深处渗透进了优胜劣汰的精神特质。而当国家主义绑架了运动员意志时,对金牌的追逐自然成了运动员们及其国家的唯一目标。

用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是所有运动员的天性,放水输球绝不是运动员的本性。可偏偏这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时代,采取假球策略都是理性判断的结果,既然假球可以帮助提高摘金夺银的几率,而遵守奥运精神却只能让自己空手而归。孰轻孰重,习惯做理性判断的现代人早已了然于胸。

奥运规则也是被理性引领的结果,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严守规则来不得半点含糊。但是理性主义却从来就排斥人性与道德的,理性面前只有实用的功利思维,只负责判断如何划算,如何有利。奥运规则就是法律,法律必须人人遵守,且人人平等。因此,唯一能够惩罚运动员的,只能是他们违反了规则。就算触犯某种道德精神有必要惩罚,也该事先将此内容写入规则。在规则以外处罚运动员,本身就已破坏了奥运规则,也破坏了“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问题是,在一个理性主义的时代,道德如何用规则来来界定?此次的假球实在太假,但规则能因此写上“明显假球必须惩罚”吗?谁能判断假与不假?明不明显又如何界定?“未尽全力”的边界又在哪里?所以,规则根本无法将道德精神列入其中,而奥运又必须捍卫道德精神的存在,这就是理性时代的悖论,也造就了奥运逻辑的矛盾。

几乎所有运动会都存在有违奥运精神的策略,比如利用信息不对称迷惑对手;比如利用田忌赛马避实就虚;比如在两个重量级忽胖忽瘦;比如利用心理干扰喊声震天;包括因商业需要修改规则……这些都不符合奥运体育精神,但却都被认为是“合理利用规则和权力”,运动员和官员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也都没有被社会指责,更没有被罚出局。

于是我们搞懂了假球背后的真实逻辑:你们可以打假球,但别太明显了,否则就是不给观众面子,就是不给奥运会面子,就要受到严厉处罚。由此我们终于见识了奥运精神在本质上的矛盾和虚伪。其表现是竞争精神和奥运精神之间的冲突;是理性规则与道德人性之间的矛盾。它折射出人类理性与道德的不可调和,奥运会同样无法调和这对矛盾,只能一边用奖牌鼓励竞争,一边用口号鼓励道德。于是对过于明显的假球,只能以杀鸡儆猴的方式掩盖矛盾,最终成就其厚此薄彼的荒谬。

奥运的荒谬行为,与人类一边高喊环保,一边消耗地球的逻辑何其相似。这是奥运精神的矛盾,更是这个理性时代的悖论。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少人认为假球对买票的观众极不负责任,他们欺骗了观众,违反了商业契约精神。我只能说,观众买的不是话剧票,不是电影票,观众来看的首先是比赛,不是表演。此次他们看到的正是一场揭示奥运本质的比赛,那些假球正是由奥运会规则演绎出来的怪胎。这虽然不是观众的愿望,虽然球打得出奇的假,但他们见证的奥运精神的矛盾和尴尬却是完全真实的。相反,那些看不出的假球比赛才是充满欺骗性的。如果这次假球构成了商业行为的“欺诈”性,也是由奥运精神的矛盾本质所造成。而当比赛将这种矛盾和尴尬赤裸裸袒露在世人眼前时,奥运会终于恼羞成怒,不惜破坏自身规则和公平、公正的基本精神,来捍卫自己的道德性与合法性,由此反而暴露出奥运会的虚伪性。

作为观众,我对这类假球同样深恶痛绝,也对运动员的表现感到失望和厌恶,但他们只是奥运逻辑的迷失者,是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污染者。但我们更要问罪的,是矛盾重重的奥运精神,是以输赢为唯一判断标准却满口道德精神的虚伪性。标榜体育道德的奥运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歌颂弱肉强食的舞台,而现代的奥林匹克又早已被政治和商业所绑架,其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阴影早已深入骨髓。

此次假球事件让全世界看清了奥运精神的矛盾和尴尬,却没能让一心图谋所谓“崛起”的中国幡然醒悟,非要把奥运会当作国家强盛的展示舞台。而一个靠征服赢得世界的国家,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

 

惊闻中国球员再次被祖国出卖,深以为耻,连夜赶写此文,以平心绪。

 (杨利民:博客作者。原文链接:http://blog.163.com/hans_young/blog/static/5753412920127233045567/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