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谈诚品,有人把诚品当动词用:你诚品咗未?周末夜晚去诚品,须排队派筹,保安阿叔笑问:香港人几时咁钟意睇书?又系我出场的时间,由我说出在各位心里,但没信心大声说出的一句话:香港诚品现象是泡沫。

 

书店变文化品牌 终扭亏

先清楚定义,香港诚品现象是指由诚品带动本地阅读风气,提升文化气息。我的看法是,香港人不会因诚品而改变阅读风气,本地文化气息和修养在一轮喧哗后,回归以前,即是香港人不看书和香港无甚文化气息和修养。更差的是,诚品旋风产生「一节淡三墟」效应,一轮大龙凤过后,令香港人精神上感到阅读疲累,到时发现阅读风气低处未算低。

很多人想知道,香港出版书的销量,让我告诉各位,除小量特别畅销的旅游、命相、养生保健的书,销量是300多本(不是一年,是一生),出版社没足够仓存地方,余书全送堆填区。卖到一、二千本,可开香槟,只不过要开一支便宜一点,这就是香港文化市场。过去10年,我写了超过20本书,我是股东的出版社出版超过100本书,我掌握可靠数据。

把改变香港文化的重担加在诚品膊头上,是不公平,诚品从来没吹嘘有这大志,诚品摆明车马,内地才是它最着眼的市场。落户香港是进入内地前的一步,而且刚巧碰上地产商愿意提供吸引租金长期合作。简单说,诚品在商言商,所谓诚品文化旋风,主要是由香港传媒制造。

诚品负责人接受访问时透露,诚品在台湾经营也非常困难,曾连续亏损15年,近年才转盈。台湾文化气息较强,租金不及香港昂贵,诚品管理被视为先进严谨,也陷长期亏损,可见经营文化事业的困难。关于诚品,最令人赞叹是,诚品得到台湾一群有心股东长期支持,不单纯看短期盈利,挨了15年才挨出新天。据闻诚品股东大都是富商,这些人平日在商场机关算尽,但对待诚品却当作一个文化使命。

诚品蚀15年才转盈,不是台湾人忽然喜爱阅读,相反,据调查显示,台湾人买书越来越少,原因夹杂着科技多元进步和社会风气转变。诚品扭亏转盈是因为改变商业模式,不再视自己为书店,而定位为时尚文化消费品牌,实际是做零售策展生意。诚品转型不刻意,像小和尚每日担水上落山,15年担出一身好武功,自己不为意,下山后无意中发现武功高强。诚品卖书卖出高贵文化形象,代表台湾骄傲,台湾人以游诚品为身份象征,香港人游诚品旨在朝圣。卖书在台湾也不赚钱,但以诚品的品牌开设消费商场,却是赚钱生意。诚品担水15年,无意中照镜,发现样貌变成地产商。

以我经常光顾的信义店为例,开幕初期三层楼(二至四楼)主要卖书,现时四楼变成商场,二楼超过一半面积变成卖精品和电器,卖书面积比开幕时少了一半。诚品找到的赚钱方程式,是利用诚品文化品牌,吸引高消费人流,看书之余,光顾由诚品策展的商户,同一杯咖啡,在诚品饮,就是有型一点,诚品变相做出租商场生意。

 

每分钟卖三本书 始能维皮

台湾地产商愿意把商场以批发价租予诚品,让诚品以零售价再加品味溢价租予其他商户,赚取差价,是因为诚品建立独一无二的时尚文化品牌。地产商自己就是做不来,因为带着地产商的气味,诚品担水15年不是嘻嘻哈哈,是一步步建立扎实的文化形象。有诚品进场,提升整个商场形象,带动型格中产入场,地产商一家便宜两家着,诚品15年后找到钱途。

诚品管理层卖书、办讲座、举行文化展览,这全是引人入场,营造文化气氛的亏本行为,但不可或缺。商业上,文化事业是Loss Leader,吸引顾客入场,设计是,顾客进场后,从其他生意赚钱。诚品真正赚钱是自己经营或租予其他经营者的咖啡店、牛肉面店、化妆品店、服装店、名牌电器店。

读者跟我一起计下「婆乸数」,我说过多次,「婆乸数」未必准确,但一定要计,因为可给予一个概念,很多时有了概念便等于有了答案。诚品租希慎广场4万呎地方,据传媒猜测,每呎租金约50元,比市价150元低一截。诚品愿意投资据闻6000万元来港开店,除了低租金,还有长租约,据闻是七年。

开始计数,4万呎乘50元,每月租金支出200万元,灯油火蜡、人工、装修折旧,估计每月100万元(应该不只此数),每月固定支出300万元。卖书毛利平均五成,即是诚品每月须做600万元营业额才打个和。诚品主要卖的台版书平均每本售价100元,即每月卖6万本书,或每日卖2000本书。诚品通宵营业是噱头,零售业务每日不停做生意做10小时已不错,即每小时卖200书,每分钟卖3本书。诚品Break-even,每日10小时平均每分钟卖3本书……每分钟卖3本书的场面似百佳惠康收银区。诚品管理层很清楚这条数,仍选择来香港,原因第一是入内地前宣传,第二是有地产后着。

 

平租卖牛肉面 同业主倾过

业主希慎不是蠢人,租出地方卖牛肉面、高级音响,希慎自己也懂得做,不会随便让诚品Buy Low、 Sell High(诚品租50元,转手租150元或更高),租约中一定对诚品有诸多限制。香港诚品现时八成以上面积卖书,我相信代表希慎和诚品拉锯后得出的限制。不过我相信租约有商量余地,例如租约过了几长时间或生意差到什么地步,例如诚品两年后水尽鹅飞,希慎也是受害者,到时希慎不得不妥协,放松限制,让诚品做地产,减低卖书面积。

关于香港诚品可挨多久,文化界有一场牙骱战,陶杰(「诚品老板是大慈善家」,《爽报》,8月13日)对刘细良(「诚品泡沫」,《主场新闻》,8月13日),陶杰预言诚品最多挨三年,刘细良估计可挨超过三年,但诚品会变成时尚文化商场。我买刘细良,因为我信我对香港文化的观察,也信我的「婆乸数」。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