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靄儀 – 國民教育
小鮮集   2012年7月24日

「國民教育」掀起家長激烈反應,組成大聯盟,我感到十分鼓舞。家長關心子女成長,站起來發聲,天經地義,最怕家長不關心,家長關心而堅決採取行動保護孩子,本身就是值得支持的事。這群家長不是落後無知的人,發言人陳惜姿在她的專欄上說,為發起大聯盟的報章廣告,就運用了最現代化的通訊科技,真棒!

我覺得教育的最基本目的,就是使孩子長大了懂得獨立思考,懂得分辨真假是非,有理想有品行,能在社會上做一個有用的人。其餘是基本技能與個人性格發展。
所謂「國民教育」,根本上背離了教育的基本目的,旨在灌輸一套思想理論,叫孩子將「愛國」、「做國民」放在第一位,不問是非,接受政府宣傳的一套,利用學校、考試、分數這些工具,令孩子將是否得到好成績、在社會上有前途,與是否認同這一套牢牢連結在一起。要不,對這一套信以為真;要不,明知這一套是假的,也要當真的照說不誤,其實就是鞭策孩子說假話。

中國需要這種「國民」嗎?香港應當為國家製造這些「國民」嗎?這是為國家好,還是唯恐天下不亂?孩子應該認識國家,所以要認識中國的歷史、語文、文化、政治及社會制度;同時,孩子應該認識世界,認識其他國家的文化、歷史,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有共同的普世價值,無論是認識國家,還是認識世界,都要用同一套客觀、追求真相的態度。

吳靄儀 – 倫敦奧運的幽默
小鮮集   2012年7月31日

倫敦奧運會的開幕禮好評如潮,大眾少不免與北京奧運開幕禮比較,我覺得兩者之間的分別,正好說明了香港人反對「中國模式」的「國民教育」的原因。

北京奧運開幕禮著重氣勢,展示大國的驕人國力,個人--除了英雄--只是併出群操形象的機械角色。倫敦開幕禮剛相反,小島上時代變化,兼容並蓄,突出的是每個時代的個人和社會的成就,自由發揮。英式幽默,上至英女王,下至戇豆先生代表的小人物,都樂於幽自己一默,沒有甚麼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由自信,不落俗套,就是創作力泉源。傳統與反叛,同樣流在整個文化的動脈之中。

英國人對英國皇室不大尊敬,經常以皇室成員為諷刺、嘲笑、批評的對象,但看女王鑽禧,就能感受到英國人對他們的愛戴。英國人不喜歡言愛國--除了打仗的時候,但近年來英國出版的新書,不少是關於「英國人的特質究竟是甚麼」一類的題目,顯然英國的民眾對於這個議題有很大興趣。但打開這些書,你不會看到怎樣為英國歷史上的過錯分辯,或對甚麼君主首相的行為歌功頌德,反而是批判、嘲笑多於一切。你說英國人有沒有「身分認同」?

當然,北京會說,所以嘛,大英帝國就沒落了,中國就大國崛起了。在國力、人性之間,香港人一直選擇人性,要求自由的空間讓個人得以發揮,「中國模式」與「香港模式」根本是互不相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