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提醒不要让网络问政沦为官员的T型台和秀场
2012年09月27日 0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www.chinanews.com/fz/2012/09-27/4214985.shtml
  9月21日,“第二届网络问政与舆情监测高峰论坛”在贵阳举行。100多位中央机关和地方党政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微博时代的政府网络问政”的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微博等网络工具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舆论的格局,日益成为主流舆论新载体和社会意见的生成地。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新浪和腾讯两家微博注册用户达到8亿,其中官方微博的数量也持续呈增长态势。“微博时代的政府网络问政”已成为各级政府不能回避的课题。

  论坛上,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喻红秋介绍,目前,贵州全省有433家政府机构开设了政务微博,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人民网开设的官方微博,关注粉丝近100万人。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微博问政对政府管理影响深刻。他说,自从有了微博,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一个微博就是一个爆料中心。

  此前,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因在多种场合佩戴各种名表被网友“围观”,网友对照图片统计出其有11块名表。杨达才在接受微博访谈时称自己只有5块表,并且为合法收入所得。最新消息是,杨达才被陕西省纪委正式立案调查,并被撤销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

  “通过网络爆料,为揭露腐败案件提供了线索。”汪玉凯说。

  过去,很多官员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写文件,批阅文件,做报告,给领导汇报。如今,微博成为官员了解民生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在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看来,转变过去的工作模式,官员需要做一个全方位的调整和改变。特别是网络所倡导的兼容并包、多元化表达,以及直接面对受众等特点,官员要做好面对这些问题的准备。

  关于网络问政,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胡泳说:“大家都说通过网络问政能够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如果对微博和整个网络政治功能的认识仅限于这一点,网络问政最后会沦为官员的T型台,就是走秀的场所。”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在其官方微博中提到,“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同时,在网友的注视与研判下,某些政务微博常遭网友们诟病。例如,去年,银川市兴庆区党委、政府官方微博“兴庆微博”贴出了对网友“般若观”发帖称房屋强拆问题的调查核实,许多网友认为该微博有“成为房地产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之嫌,有网友发现有些质疑评论被删除,更有网友被“兴庆微博”拉入黑名单。

  “仅仅把官员使用网络,或者说地方官员通过网络问计于民,作为网络问政来认识,这是不够的。我觉得,必须把网络问政上升到国家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超越地方政治的问计型网络问政。”胡泳说。 

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梁笑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