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去日本时,才发现对于日本的了解相当有限。匆匆在网上做了点功课,感觉去日本旅行比去欧洲要轻松很多,至少文化方面的功课负担要轻一些。

虽然对于日本的干净早有耳闻,亲临其境,还是很震撼。真是发自内在的洁净,游览了日本本州几个城市,无一例外地洁净,屋顶和路面都干净得发亮,几乎看不到有尘土。又因为旅行期间滴雨未下,天空碧蓝如洗,感觉很高很高。

游览区内,除了车道,人行道大部分由碎石子铺成。我们的导游戏言,走在碎石子上的沙沙声会暴露可能的暗杀行动,因此有团友在我耳边说,大概日本人做了太多亏心事。事实上,日本的治安相当好,在大阪游人如织的心斋桥,我曾看见几个嘻嘻哈哈的日本少女,拎包大敞着口,钱包在外面悬了一半;有两次下车吃饭或游玩,我发现司机开着车门,人却不在,游客的东西都随便地放在座位上。我感觉,碎石子路不仅简朴,而且也方便雨水快速渗入地下吧。有团友的朋友之前来过,说下暴雨时在外面玩,裤子上都没有一个黑点。

日本给我的感觉,除了简朴,也是相当有美感的国度。商业街云集的广告牌丝毫不令人感到刺目凌乱,颜色的搭配显然经过精心的考量,很有美感;在古建筑附近也曾看到高耸的现代化建筑,但显然布局也经过仔细的考量,不会显得突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商家对货品的包装,不仅简朴而毫无夸张(与内容相当),而且包装纸或袋的花色十分精美,令人玩味不舍。

游览日本令我有一种很强烈的历史感,常常想到中国的唐宋,我们此行到访的京都就是仿隋唐时的洛阳城而建。我没去过河南洛阳,不知是否依然能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历史感?事实上,不止京都,即使是我们下榻的大阪市区和东京市区的酒店,由于日出早,我也起的早,因此得以在早餐前转转酒店附近的民居,在现代城建设施中还是随处可见传统的独栋建筑、窄窄的街巷、传统的食肆店,这些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中国名城的城市改造中几乎消失殆尽了。窃以为,除了制度不同,这和日本居民拥有地权有很大的关系。

导游提到,日人至今有男女同浴的传统(限于家人及密友)。我没读过麦克阿瑟回忆录,导游说,回忆录中提到,麦克阿瑟被日本朋友邀请与家人同浴时最后只剩下麦克阿瑟和友人的女儿,为了缓解尴尬的感觉,他邀请女孩择日一起看电影,女孩严肃地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您就邀请我看电影,是否太随便了?”据说,麦克阿瑟通过法令改变日本公共浴室男女同浴的传统,他第一次去检查时,发现男女仍然在一间浴室,改变只是男人一边女人另一边,他说不行,要隔开,结果下一次发现他们用一根绳隔开而已……看上去似玩笑,我倒觉得符合日人的风格。这也让我想到,中国的唐朝也曾经是风气开放的时代,也许那时也不以裸体为羞。

除了全世界大同小异的现代建筑,似乎日本的西式建筑并不多(当然看得出日本民居还是吸收了西式建筑的特点),我只在大阪后来复建的天守阁边上看到一栋和大连中山广场工行所在地几乎一模一样的一栋西式建筑,据说也是日本军国时代的司令部。日本到处可见汉字,这为不懂日文的中国游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据导游说,麦克阿瑟曾经试图令日本放弃汉字,遭到日人反对,日人认为,如果放弃汉字,日本就不是日本了。导游说,他刚到日本不久,写了两个汉字放在茶几上,被来访的日本友人看到,他们大为吃惊,说“你好厉害呀,我们都不太认得汉字,你刚来不久,已经会写了。”“这就是我们的文字呀。”对方才恍然大悟,“对呀,这也是你们的文字。”显然,日人有很强的文化自信,难以想象他们会将东京改名为“头寇”。

现代日本以服务、技术和电子设备闻名于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日本的服务确实周到而体贴,我在公共厕所的门口看到有随手拉开供父母给幼儿换尿布的操作台,商场外有给宠物洗澡的设施,不仅所有厕所免费,而且全部是智能马桶,国人有踩到公共马桶上解手的不良习惯,但在日本我没有发现,大概实在是太干净了,令本身不见得卫生却嫌恶他人的国人也不忍心踩踏。

日人也以遵守秩序而闻名。经导游介绍,我们发现,日本的道路很窄,简言之,两车道不可能走三辆车,显然这是日本车辆各行各道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导游说,日本汽车数量剧增的早期,曾经在车内强制安装限速装置,当车速超过100迈时,会发出扰人的躁动,直到人们习惯80迈左右的车速才停止该措施。我早已发现,国内交通混乱的原因不仅是驾驶者的素质问题,更主要的是道路设置不合理。这就如同好的制度发挥人性之善而抑制人性之恶,而坏的制度发挥人性之恶而抑制人性之善。

日人是很认真的民族。所谓“脱亚入欧”,在我看来,就是日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所有引进的东西都以认真的态度学习和采纳,正如同他们近乎固执地保守传统。

在日本切身感受老龄化社会。无论乡间还是城市,许多老人依然在工作,特别是服务业,好像我们的大巴司机是我见到的最年轻的日本服务人员;日本鲜见有对老人的优惠,无论乘车还是门票,据说日人每四人就有一位老人。

日人的彬彬有礼,在我看来,十分职业化。曾经看过报道,有头等舱乘客在飞机上受到日本空姐无微不至的照顾,该乘客在机场恰巧遇到下班的空姐而热情招呼,空姐却不予理睬。事实上,我们一路上很少遇到主动打招呼的日人,在富士山下河口湖畔的酒店下榻时,清晨和父母在湖边散步,只有看上去和我父母同龄的三位老人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日人左侧通行,湖边散步时,落在后边的我看到走在右侧的母亲几乎与一壮年男子相撞,那男子大概认定他左侧通行的适当而绝不让路。我们从大阪到京都乘搭日本新干线,因为是自由行车厢,因此不对号入座,日人三人占两座,见到站立的老人也很坦然,似乎并无尊老习俗。

走马观花所见,日人脸上缺乏愉快的生气,其僵硬呆板倒与国人可以一比,只是没见过猥琐之状。我们的大巴司机,很少抬头看人,感觉与其说他没礼貌,不如说他不知如何和人打交道,但从来衣装挺括而整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