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在地方的日报(报纸)上发了一篇文章,嘱我看看。离发表时间不过十天,我以为此事简单,随便到一个行政办公室就能找到。想不到竟费了一些周折。

  那是张地方机关报,主流报纸。我也知道这些年好些非行政单位不订地方报,特地到与思想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行政单位,我连找了三四个单位。先从报架上找,却不料报架上挂的还是年初的,报纸发黄发硬。办公桌上有开着的电脑,而没有报纸。一家单位工作人员热心,积极帮我寻找,从角落没开坼的一大叠报纸分叠找,终于找到了。退休后我基本不去办公室,趁这次寻报,我才知道工作人员都用电脑,从电脑上能看到许多即时新闻,也就不看报了,也懒得翻报。连每天夹报的工作程序也免了,也没人在意。读报和在网上看新闻是不同的,官方报纸不但有重要新闻,而且有各类时评和深度报道,还有文艺和休闲版块,虽然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是明显的,可比以前灵活多了,就是说,还是有用心用良知写的文章–有“看点”,但基本是无人阅报。可见主流报纸在他们生活中的位置已处边缘化趋势。

  当然不能归咎于电脑网络,而是应该由主流报刊自行检视与时代和现实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明白,社会走向开放,信息多元而透明,这一势态恰好由电子网络的普及所推动,也象征一种人类精神的本质力量,不是靠封锁和压制所能长久凑效的。自然权力仍会按其意志进行封锁和压制,或着意扭曲真相,但电子时代的民众可以选择“不读”或“少读”。于是那样的报刊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个综合性行政单位得订不少主流报刊,除中央、省、地、县的党委机关报刊,还有纪检、公检法等行业报纸,年年订,邮局天天送,然后在单位上叠,等待累积一定数量,叫一个收纸品的人收掉,卖得几个小钱,说得幽默一点,单位就是纸品回收的中转站。这样的情形普遍存在,历经多年。在行政大楼,经常能看见纸品收购者的身影。不变的情形却是,每年快到年底,由各级宣传部门牵头,大会小会,领导批示,各单位相关人士以浑身解数,落实订报任务,以尽“神圣职责”。至于职工(群众)会不会看报,报纸有没有实现其社会功能,那是与“征订”无关。这情形跟到单位推销“领导文选”等政治读物差不多,只是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而已。

  公费所订,与己无关,报纸跟自己内在的精神需求无关。即使像公务员业务常识考试,报纸上是有答案的,也不必找报纸,到临考时候肯定有标准答案的复印件广为散发,照抄就是了。可向上汇报和对外宣传,都是“超额完成征订任务”;“干部职工思想觉悟又有很大的提高”。有不少单位还开设了漂亮的学习栏,上面张贴着干部职工写的各类学习心得体会,多是格式化的,文章大部分是套话,联系实际也是几句不痛不痒的轻飘话,可以从电脑下载。作为具体的领导,他们当然知道真实的情形,但还是按照体制运行的惯性,装着严肃认真听从下面“形势大好”的汇报,也用同样的口径向上级汇报,强调单位“学习风气浓厚”,皆大欢喜。

  主流意识形态空洞化、蹈空化、覆盖面越来越小这应该是当下中国的现实。且不说人数众多的非政府系系列的务工(打工)者不接触主流报纸,就是正宗公务员单位,由公家提供了电脑,许多人以“我从电脑里了解国家大事”作为不看报的理由。延伸过去的看报只看题,公务员看电脑当然会扫瞄一下中央级地方级的要闻,了解一下“形势”,他们谈起中央要员的名字如数家珍,仅此而已。他们也知道官方的某项政策,只是作为“红线提醒”,遵照就是了。如果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是令人困惑的。比较起来,如果要做取舍,大家看重的是地方政府所立的“红线”,而不理会中央的“红线”。应该说,中央与地方,一些时候“红线”是相通的,一些时候是相悖的。俗语说“死亲爷不如死丈人”,人都怕直接掌管“饭碗”的顶头上司。所以一些事情中央高调令行禁止,而底下依然我行我素,这里有个地方利益个人利益的症结所在。

  可以肯定,不看书报的人也不会注意电脑上较有深度的分析文章,所以许多人在电脑上消磨时间,注意的是花边新闻,不为主流媒体报道的社会新闻,甚至做网上游戏。当然主流媒体也在占领网络舆情阵地,比纸质报刊较为灵活,但始终是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灌输,许多干部就以网络上这类话语为“客观标准”,自以为懂得多多,也愈是不看报了。其实干部们的精神状态并没有多少改变–不看报,只看电脑并不必然地提高思想意识。所以,全球化之下,有电脑网络与纸质传媒激烈竞争的一面,对我们国内来说,更有纸质媒体和主流电子网络如何“转身”以适应新时代新情况的一面。

  毕竟现在生活多元化,电脑内容的选择也多元化,而生活中社会和个人所碰到的诸多问题,某个有份量的社会事件的影响,个人和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个人的权利意识在增强,都会迫使人会思索,显然从主流报刊的相关解释里得不不到满足,于是转向了网络。由于电子网络本质上是自由流动的,信息无所不在,相关的解释和追踪也无所不在,一些贪官就是在滔滔的网上舆情上落马,由此推及,许多黑暗的、不合理的人和事都会遭致网络的无情冲刷。可以肯定,即使陈旧意识形态在网络中使尽浑身解数漂亮变身,也能获得体制内一些人喝采,有比较就有鉴别,还会像现在的主流报刊被闲置一样,大家还会自动地寻找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信息,这种信息既是标题式的,也是有结合实际深度分析的。

  从中还可看出,挤满了干部职工的机关单位的精神状态到底是什么?总体性公务员精神状态怎样?联系到职务的提升–干部的进步依然依赖于“潜规则”,而不是依赖“阳光操作”,干部职工不但疏远书报,也不会充分利用电脑充实和提高自己。工具的现代化并不必然能实现人的现代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