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审批城轨25项 涉8000亿元
中国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在9月5日发布的消息说,发改委集中审批核准的项目包括了24个轨道交通和干塘至武威南铁路增建二线在内的共25个项目,涉及资金8000亿元左右。建设项目的覆盖区域不仅包括深圳、广州、宁波、苏州及天津等沿海城市外,也触及西安、成都和太原等西部地区。中国官方“人民网”报道说,上述项目不仅可让中国城市的交通布局更为合理、加快相关城市的城镇化进程,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速,以此带动市场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产业的需求。

“三驾马车”风光不再  经济增速下滑
根据中国商务部今年六月份的统计,在多年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杠杆的“三驾马车”模式当中,出口及内需的疲软正导致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明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七月底也警告说,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不可低估。受外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影响,中国出口提升的难度增大,导致国内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有经济学者表示,中国希望借助重推铁路建设的老政策刺激经济,确保中央实现所谓“稳增长”的目标,其后期效果却令人质疑。

投资驱动:维持“增长”的权宜之计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经济学者苏展认为,中国官方近期的政策显然是在继续加大基建投资试图刺激经济,而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达成以拉动内需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型,只是维持现状的权宜之计:

“这个举动要我说,可以看作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中国经济明显的是在下滑:产能过剩、内需不够、外需不强,再加上私有企业受压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出现了所谓带引号的硬着陆,相对的低增长的话,其实会产生很多不光是经济问题,可能是社会政治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着一个大的问题,所以这有一个需求。在这个情况下,我想作为一种权宜之计、短期行为的一剑多雕,我可以理解。但实际上,不解决中国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经济体制的问题-由国家主导刺激经济的方式,现在看来确实不能持久。”

中国《新世纪》杂志日前一篇《节约10分钟多付几十亿》的主题报道也指出,京津城际铁路原来批准的是时速200公里,但后来跨越到时速350公里,增加投资概算92亿元。中国铁路基建的投资成本普遍受到质疑。

北京经济学者曹思源也认为,大型基建投资对社会经济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相关政策的实施必须有前期充分的考察作为保障:

“经济建设是很严肃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程序。在立项之前,需要有论证,要做调查研究。有些什么有利的条件?不利的条件?不利条件通过什么方式能够克服或者缩小?它的后果可能是什么样的?仓促上马,我们吃过很多这样的亏。一些大的工程项目,最后是不了了之,投资效果很差。我不赞成这种匆忙的投资决策。”

政策易定 债务、通胀、腐败问题堪忧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苏展教授指出,在中国沿海城市经济增长下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吃紧的现状下,中国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解决经济体制本身存在的问题:

“中国长期发展动力的解决,第一需要内部需求的市场。这个市场建立不起来,光是在生产里投资再生产没有最终足够消费的话,经济是不可持续的。第二就是中国体制的问题,确实应该建立一个能够有多元、各个方面参加的市场经济。中国现在是政府主导、国有企业主导,这种方式长期看来,绝对不会解决中国最基本的长期发展需要的问题。但愿中国政府别仅仅就今天想今天、就权宜想权宜,能够同时想办法在体制方面-经济的转型、产业升级,这些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起色。我觉得这需要制度改革,需要在这方面确实加大力度。”

苏展教授强调,铁路基建项目盲目投资很可能引发2008年救市政策后,中国各地普遍出现的通胀问题。尤其是在现行体制下,如何确保工程质量、监督腐败、避免铁路基建投资进入房地产炒作市场等,也是中国社会值得警惕的问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