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法国各报的国际重点都是周五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抗议活动。法国世界报以“穆斯林世界的愤怒会走多远?”为题,报道穆斯林国家的反美抗议活动和这些国家当局试图避免暴力星火燎原。世界报还刊出调查,探寻引发伊斯兰世界愤怒的所谓美国电影短片的作者:制作这个13分钟反伊斯兰短片的人可能是55岁的埃及人巴塞雷-纳库拉(Basseley Nakuola),此人信奉埃及的“科普特”基督教,现居美国洛杉矶,曾因诈骗银行受到判决。

中国官媒对阿拉伯反美幸灾乐祸

今天法国费加罗报国际版重点报道反伊斯兰短片“无辜的穆斯林”激怒阿拉伯世界,引发反美抗议浪潮,介绍从突尼斯到喀土穆针对美国的暴力抗议活动。法国费加罗报驻北京记者德拉格朗日发回的报道则指出,中国官媒对美国在阿拉伯世界遭遇挫折表示了明显的喜悦之情,中国官媒几乎都以教训口吻教训美国当初支持阿拉伯革命是玩火自焚,活该报应。对于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和3名外交官在恐怖分子攻打班加西美国领事馆时丧生,中国“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表示,这是美国在利比亚的惨败,显示阿拉伯民众对西方的不满情绪正在升温和失控。中国新华社也宣称,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活动凸显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糟糕,需要华盛顿重新思考。

中国担心与阿拉伯新世界脱节

费加罗报的报道称,对于北约空袭利比亚引发卡扎菲政权倒台,北京一直未能咽下这口气。北京认为自己受到西方欺骗,谴责此举是滥用联合国的决议。费加罗报记者德拉格朗日指出,在阿拉伯之春的热潮中,北京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官方原则。这个政策导致北京支持阿拉伯独裁政权,无视当地的反对派。但随着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独裁政权的相继垮掉,中国担心自己与阿拉伯新世界失去联系,从而为当初不理睬阿拉伯革命派付出沉重代价,指使中国在这些地区的经济利益受损。

北京开始采取两面手法

于是,北京不惜违反自己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在卡扎菲政权倒台之前,就去跟利比亚的反叛武装联络。北京今天对叙利亚当局也做同样的事情:阿萨德政权尚未倒台,北京一边支持着大马士革政权,一边要在下周接待一个叙利亚反对派代表团。对此,中国外交部辩解称,中国正在积极公正地与叙利亚各方展开斡旋,以便通过政治方法解决叙利亚问题。

中国官媒暗赞控制言论和个人自由

费加罗报驻北京记者德拉格朗日还发现,中国环球时报的另一篇评论还从“一部反伊斯兰电影导致穆斯林世界反美示威”得出一个美国中东外交政策以外的结论。这个结论通过强调美国应该放下傲慢,学习如何尊重其他“文化”来暗示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人权政策等“中国特色”文化也应该获得承认。该评论还表示,美国很难以尊重言论自由为借口,向全球穆斯林解释为什么美国当局不能阻止反伊斯兰的电影上网。费加罗报说,这是暗示控制媒体和限制个人自由也有好的一面。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