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报》的社论称:“虽然内地也有示威者高举‘理性爱国,反对暴力’的标语,奈何敌不过汹涌的群众。”“内地部分群众在反日示威中的‘打砸抢烧’行为,不单针对日式、日资企业及日系汽车,连政府设施及不相关的酒店也遭波及,既动不了日本政府分毫,更属是非不分借机发泄的肆意破坏及抢掠行为,令无辜百姓财产利益受损,对保钓运动百害而无一利。”

香港《明报》署名林泉忠的评论称: “2005年中日因‘历史问题’爆发冲突,遍及全国主要城市的反日游行也出现暴力行为,使中国的立场和主张未能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甚至使中国不得不在‘历史问题’上草草收兵,甚至苦苦思量如何为自己找下台阶。7年过去了,中国已取代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国人的素质提升了吗?当爱国者变成暴徒、伤及无辜的时候,他还是‘爱国者’吗?”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卢峯的评论称:“谁都知道,中国政府向来视群众运动为洪水猛兽,任何人胆敢自发组织抗议集会都会被无情打压。”“这一回几十个城市数以十万计群众上街,冲击社会秩序以至执法的公安,没有中国政府的首肯以至支持根本不可能出现。换言之,上街反日保钓的民众是在官方包庇默许下采取行动的,是在明知公安部门不会明确有力执法下抗争的,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机会,把年来的怨气、怒意一股脑儿的发泄出来,令情势变得失控,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邓聿文的评论称:“就此轮反日示威看,一些砸店烧车冲击日本人的举动,并非真的是想通过此举来表明其反日爱国之心,不过是借此来发泄平日被压抑的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因为他们知道,在中国,爱国具有极大的政治正确性,在爱国的名义下,即使做出过火行为,政府也很难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假如政府将其法办,他们就可把自己塑造成被打压的‘爱国人士’,政府也将出现合法性问题。”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怎么批判街头打砸行为都不过分,但舆论应当有能力把打砸分子同依法示威的广大民众区分开来。混淆二者是对依法自发游行者的不尊重,是对他们的爱国热情泼冷水。” “这并不是说中国各地游行出现少数暴力是‘合理’的,零暴力应是中国社会的坚定目标。我们反对的是不应因为出了个别暴力,就把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看扁,认为中国在世界上‘特别的坏’,甚至由此反推是国家保卫钓鱼岛‘煽动’了民意,整个保钓运动都是‘错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于文轩的评论称:“这次游行示威和以往的反日游行示威相比,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部分城市的暴力事件的数量和危害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撇开坊间各种谣传,有几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什么人参与了这次游行?为什么他们要以暴力表达诉求?他们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诉求?二是此次游行示威中互联网出现了一面倒的反盲目反日,反游行示威中的暴力的声音,对人民表达政治诉求进行了相对冷静和客观的批判性思考。三是大多数城市的游行示威相对客观理性,示威群众和组织者打出了理性爱国、理性散步的召集原则。在游行队伍中一些民众高举条幅,提醒和呼吁游行示威参与者冷静理智。四是不少地方出现了由警方规划管理监督地非常有秩序的游行示威,表现了这些地方政府对大型群体活动应急应对管理的专业能力。这次中国民众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对政府和民众而言是非常好的政治学习(Political learning)的机会,把握这一机会进行反思和学习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和民主化意义重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