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编辑《中国角色:快速变迁中的个人生活档案(Chinese Characters – The Profiles of Fast-Changing Lives in a Fast-Changing Land)》一书的加州大学历史教授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 9月17号在亚洲协会的讲座中,与《纽约时报》前上海分社社长傅好文(Howard w.French)、美国撰稿人单梅兰(Megan Shank),华裔作家徐军(Xujun Eberlein)等,一起探讨当今中国的变化。

《中国角色》一书汇集了不同作家和记者的文章,反映当代中国不同阶层的故事,包括开设租车服务的老板、发现生活了一辈子的社区荡然无存的百姓、寻找自己文化传统的上班族。

书中收录了在重庆长大的华裔作家徐军(Xujun Eberlein)的文章《另一个游泳者》,讲述她的姐姐如何“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大江大海去锻炼”,不会游泳溺水身亡的故事。书中还记录了她与重庆一位文革历史学者何书(音译)的交往。

徐军今年在重庆与这位历史学者会面时,正是薄熙来刚被拿下的时候。温家宝提到“要汲取文革的历史教训”,使何书很兴奋。原本不接受外媒采访的他,同意接受采访。

徐军:“在他接受采访之前,两名警察去到他家。他都不知道警察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坐了几个小时,非常‘和蔼’的请求他不要接受第二天的外媒采访。 但是警察说不过何书就走了。第二天两名居委会老太太来了,继续‘劝说’。几小时后,何书已经退休的原单位领导打电话让他不要见外媒。最后他还是没有听。”

2003年就在四川学汉语的单梅兰(Megan Shank),与观众分享了她在成都的经历。她认识的朋友是当地警察高官的女儿,于是成为其座上客。

单梅兰:“这位警官相当腐败,跟很多警察官员一样,我知道我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也可以稍微概括的这么说。他们住在很好的区,三层小楼,顶层带花园。”

过年前几天送礼的就不断上门了: 钱、中药、茶叶、酒,甚至还有一只熏制的山猫,与轩尼诗一起上了年夜饭的餐桌。

单梅兰说,这家人还开了火锅店,但是不收信用卡。

单梅兰:“作为新贵,他们很以自己的钱为自豪。一天晚上关店门之后,拿出一包一包的钱,摊在桌上。我相信他们是通过这家火锅店洗钱。”

话题说到成都,在上海生活了五年的《纽约时报》前上海分社社长傅好文(Howard w.French)分享了他在成都的观感:除了公开的同性恋文化让他思考,傅好文感到,那里人对名牌的狂热甚至超过上海。

傅好文:“有一种疯狂的竞争,追求任何能够凸显自己地位的表征,整个城市的脉动都是对名牌的追求。正对着成都市中心毛像的马路是最贵的地段,普拉达、LV等名牌店面一家挨着一家,绵延三英里。”

傅好文为这本书的封面提供了照片。傅好文2003年到2008年在上海期间,作为《纽约时报》的记者,用照片记录了消失的老上海(Disappearing Shanghai: Photographs and Poems of an Intimate Way of Life)。

他自称专门拍摄普通人:街头孩童,性工作者,从事传统艺术的人,以及在各自生活中挣扎的人。

傅好文:“在最普通的地方往往能发现最特别的东西。把底层的东西穿缀在一起,能够获得更真实的生活影像和含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