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选择不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 ——三浦展。下流社会实际上是这个词来自日本社会学者三浦展曾以下流牡会为名写作木描述日本社会阶层划分的书籍。在他看来,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日美殴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世界已然出现”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的两极分化。年轻一点源源不断加入的“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本期百科将向读者介绍下流社会。

 

 

下流社会

 

 

 

本词条在以下文章中被使用

 

(1)<北辰专栏·第九期>一个收藏癖宅人的搬家史

(2)他们的世界

 

 

目录

 

1、人群特征

2、“下流”标准

3、 下流社会化

4、 规避途径

5、 参考文献

6、 延伸阅读

 

 

1 人群特征

 

“下流社会”并非特指经济地位差(吃不饱穿不暖的传统低收入阶层)的人。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熬夜又成了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选择了逃避:既不结婚,也不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自我满足的”下流社会”的行列。

有感于现代社会的个人所得、学历、生活需求等差距愈来愈大,三浦展说,中间阶层眼下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而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地加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人生缺乏热情”。

在职场上,有些”喜欢向上爬”的人似乎被人看不惯,因为他们用尽全力拼命努力挤进最知名的学府,毕业后只愿意进有全球规模的公司,把公司总裁级别的人看作自己奋斗的目标,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是有更多的人,他们没有上最好的大学,毕业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干脆就不想找正当工作了,即便找到了也会因为怕辛苦就隔三差五换工作,过一天就抱怨一天(当然都是抱怨社会或别人,而不是认为自己不努力)。

 

 

2 “下流”标准

 

以下12条标准,可用yes or no 问答方法,符合超过6条及以上的就属于“下流社会”人士。

1.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龄的十倍(以1万日元为单位计算)。

2.不考虑将来的事情,快活地过好每一天。

3.觉得人应该活出自己的精彩。

4.期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想违心地虚度此生。

5.事事嫌麻烦、生活不规整、不修边幅。

6.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

7.生性朴实、不喜欢显眼、不出众。

8.服饰不追逐流行尔是展现自我风格。

9.觉得做饭吃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10.常吃零食与快餐。

11.待在家中玩一天电脑游戏或上网而都不厌倦。

12.未婚(男性33岁以上、女性30岁以上)。

 

 

3 下流社会化

 

“下流青年”的“下流准则”,其原则在世界通用。中国持“下流准则”的年轻人也愈来愈多:月收入总比城市平均水平低1000元,每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五年内不知结婚为何物,没什么具体的人生计划,不喜欢想得太多,要及时行乐,只想“随心所欲”,讨厌和别人比较,觉得活出自己没什么不好??巨大的生活压力,已经压得许多都市年轻人喘不过气来。职业竞争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使他们疲于奔命;都市高房价、高消费等生活成本的压力,使他们整天入不敷出,在生活边缘线上挣扎;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本是人生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现在却成了他们的奢侈品,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类似的情景,对大部分二三十岁上下的都市年轻人来说,绝不陌生。用三浦展的测试来看,这无疑就是“下流社会”人群标准版。

日本曾以“一亿总中流”为骄傲,整个国家宛如一问巨型公司,手提公事包、身穿蓝色西服套装的商人绕世界飞,被西方称为“日本株式会社”。但这个所谓“一亿总中流”傲然于国际社会的日本超稳定的中产社会结构,正经历着崩溃、分化与重构的过程。在三浦展的通俗社会学著作《下流社会——新的阶层集团的出现》成畅销书之后,媒体甚至有“一亿总下流”说法。“下流”化的结果,连中流也自身难保,最终成为社会普遍“下流”化的牺牲品。用日本作家、前“全国劳动组合总联合” (全劳联)的专职谈判专家、致力于派遣劳动者受害支援的浅尾大辅的话说: “如此状况,导致对现代日式资本主义的三重破坏:即生存的破坏、自豪的破坏和未来的破坏。”在英国,有社会学家认为已经出现了iPod一代(iPod generation),这里说的并不是苹果电脑推出的可下载音乐的iPod,而是指年轻的一代承受着没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red)、过重的税负(over—taxed)及高筑的债务(debt—ridden)四种压力,有人因而对人生丧失热情。

“下流社会”化,也是中国当代都市青年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围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4130人参加)——“你对人生缺乏热情吗?”结果显示,71.0%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焦虑,55.0%的人对人生缺乏热情。而最能勾划出“下流社会”群体特点的是网易对随机人群做的一个调查,其结果是:没有具体的人生计划的占58%;喜欢独处的占52%;对国家大事没兴趣的占51%;讨厌和别人比较的占40%;嫌麻烦、懒得出门、不修边幅的占38%;不想外出工作的占35%。这种对人生缺乏热情,认为自己属于“下流社会”。从而裹足不前、不思进取的都市青年问题的新态势,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对于“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的现代人来说,也许生活的压力与红尘琐事的喧嚣,已经使人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热情。在为了还沉重的房贷而拼命挣钱,在为了孩子的上学费用而殚精竭虑,在时刻担心自己“因病致贫”的一种生活状态和时代语境之下,也许作为一个工业社会的人,有的只能是焦虑,而不是包含着自由、希望和幸福等含义的“热情”。从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是受访者认为都市青年“下滑”的主要原因。调查中,57.6%的人认为这种状态是都市青年“对空前压力的反抗”,另有39.2%的人认为“是社会留给年轻人的空间太小了”。

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他们由“天之骄子”逐渐成为“被排斥”群体,是当代都市青年甘心沦为下流社会的重要原因。从他们自己的言语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咳,什么学历都是没用的,到了社会上,讲的是人脉,讲的是实力”; “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一个锤子,把你的理想坛子一个个击碎”!

每年的十月底到次年五月,媒体都会如出一辙地展示惨烈的就业大战——零工资就业,三千人争一个职位,拥挤得让人瞠目结舌的考研大战,出国申请大战,公务员报考大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年复一年地不容乐观。中国的当代转型是现代化的转型。而现代化的过程将充满变动和撞击。正如亨廷顿所说:现代性产生稳定,现代化却造成不安定。这是因为,现代化所展现的种种美好并不会顺利实现。而一旦在其实现过程中,人们的类似期待得不到满足,相对的挫折感就会出现。于是,在美好的预期和冰冷的现实面前,人们就容易失去方向。

 

 

规避途径

 

4.1.全社会要正视人生三种流动

 

“流动”是人生动力。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是不断流动的,社会有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现象。在垂直流动中包括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对于个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向上流动、向下流动和水平流动这三种机遇,也是三种挑战。它们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当个人职业和事业向上流动时,除了兴奋之外,还要自检、自警、自进;当其水平流动时,除了静心之外,还要自省、自学、自问;当其向下流动时,除了着急之外,要自重、自励、自闯。有了对待三种流动的态度和能力,人的一生总会是向上流动的。不论个人处于何种社会阶层,都要保持可贵的进取力、抗挫力、合作力和审美力。

 

4.2.政府要努力有所作为,使都市青年力避“下流社会”化。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通过奋斗和努力都有向上流动的可能,人人都不甘心身处“下流社会”。在我们的身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潮涌一般地踏入社会,他们不乏努力向上的热情。但是,如果通过奋斗,还看不到向上流动的光明和希望,就只能导致焦虑的出现和热情的降低。

为此,政府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改革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努力建立一个良性的社会流动机制——以“后致性” (社会身份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为主的社会流动机制逐渐代替以“先赋性” (社会身份是先天赋予的)为主的传统社会的流动机制,.建立一个开放的、能流动的、有活力的和谐社会,努力形成中产阶层比较大的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使公众尤其是青年看到向上流动的希望。这不是一项单纯的、局部的或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理想和目标。

政府要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公共政策和制度,通过公共产品的提供,减轻国民生活成本,让房价、药价、学费等都回归到一个理性的轨道上,使公众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坚实基础上,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重新激发若干个体“对人生充满热情”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整体性的积极、健康的国民心情和社会心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在许多大、中城市,由于房价越来越远离许多普通家庭的实际支付能力,住房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城市房价虚高下的“住房挫折”,对于青年的影响最为深远。青年组建家庭及维系家庭健康发展对住房有新的刚性需求,青年要成家立业,首先就面I临着要解决住房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住房问题,成为事关民众福祉、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的重要问题。只有让青年看到、感受到了政府的努力和效果,才是缓解青年焦虑、激发人生热情的根本之途。

 

4.3.都市青年要勇于面对压力,自我激励,力争上游。

 

虽然我们的社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知识改变命运、奋斗造就前程的路子还远远没有堵死,这种光明和希望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延续着。在国家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每个个体而言,重要的是不能自甘“下流”。我要向‘中流’甚至‘上流’奋斗!”有了这样的信念,对社会和自己都是善莫大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傍老族”与“啃老族”就如一壶没烧开的水,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柴”有缺陷,自身素质之“柴”又缺乏时,这壶水是烧不开的。与其让父母养活他们,不如努力帮助其就业,这不仅需要政府在培训、就业导向等诸多方面进行扶持与引导,更需要“傍老族”与“啃老族”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基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遇到挫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把磨练当成一笔财富,化被动为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别人长处。现在的年轻人处在社会大转型过程中,应该看到自己比父辈在信息、见识和知识方面存在的优势,清楚自己比上一辈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虚心接受别人的指点和批评。

总之,青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正身处于一个民族复兴和国家兴盛的时代。我们不仅要下大力气构建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为青年人创造一个宽松的就业、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更要关注转型期青年价值观的重塑和引导,使他们朝气蓬勃、神采飞扬,这不但有利于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最终还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5 参考文献

 

1.《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三浦展,文汇出版社,ISBN: 9787807411345。

2.《中国怎样才能进入”上流社会”》,罗传银,《决策探索》2010(15)

3.《谨防”下流社会”化:都市青年问题的新思考》,高庆,《中国青年研究》2009(8)

 

 

6 延伸阅读

 

6.1 挡不住的下流社会

6.2 下流社会

6.3 下流阶层

 

 

来自北斗网旗下连接七星百科栏目

 

关注七星百科

 

如果你喜欢七星百科的话,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关注我们:

关注瓢虫君瓢虫妹

关注北斗网北斗网新浪微博

更多七星百科词条

 

 

(助理:曹海舰;责编:董宸)

 

 

您可能也喜欢:

<特稿>《从学校到社会》系列之一——我的就业之路


<北斗荐书>本期主题:社会运动如何重建心灵

<对岸观察>台湾人文社会学科硕士生的一些情况(之二)


<反思“暴力”特稿>风暴中的良知——在社会暴力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何去何从?

<对岸观察>台湾人文社会学科硕士生的一些情况(之一)

无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