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赛萌 

温州动车事故,没降半旗;校车伤亡事故,没降半旗;天津蓟县大火,没降半旗;北京7.21大雨,没降半旗;云南泥石流,没降半旗;“黄金周”交通事故,没降半旗;香港同胞遇海难,没降半旗;渔民让韩国水警打死了,没降半旗……今天,一个白吃白喝我们纳税人几十年的柬埔寨流氓老头子挂了,你立马降了半旗!还要交通管制!这是谁的国?谁的旗?

这是微博上被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的一条热门微博,在中国传统媒体对前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的时候,民间舆论以其独有的方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谁的国,谁的旗?”

愤怒地质问的背后是一连串的调侃讽刺式的评论,一位名叫“枪炮与百合”的网友在该条微博下评论道:这也是(他们)在提前为自己降半旗,而名为“徐荻欢老头”的网友则把话说得更为露骨——今天降半旗,什么时候降到底?

网友对中国政府降半旗的做法之所以不满,或许源于这位前国王与制造惨绝人寰大屠杀的红色高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或许是为了借此事表达自己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在网友讽刺调侃之时,有评论却认为,中国政府此次高的规格地吊唁“伟大朋友”,表示中国在向一个时代告别,即依靠领导人私人关系维持两国友好的年代已经结束,中国开始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我看来,此种观点似是而非——这种高规格的吊唁或许有某种告别的意味,但其中却饱含了对那个时代的敬意。正如有观察人士所说,在严格继承上代领导人关系的中国,对西哈努克的礼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周恩来的知己,对他高规格的吊唁显示毛时代的政治理念在当今执政党高层中的某种延续。

因此,此次中国政府为西哈努克降半旗,与其说是在向一个时代的告别,倒不如说是表明旧时代仍在延续。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几天前发生在蒙古境内的一件事:10月14日,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拆掉了在该国城市街头的最后一尊列宁塑像。在拆除雕像的现场,乌兰巴托市长额•巴特乌勒发表讲话,称蒙古已经摆脱了过去,并谴责列宁为“刽子手”。目睹巨大塑像被拆除的市民则纷纷欢呼,朝曾被他们尊为“伟大导师”的列宁像扔置鞋子。

令人奇怪的是,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地去检索该条新闻,居然发现国内的许多网站已经删除该条报道,包括一向以“有态度”自我标榜的网易。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初中语文课上学过一篇叶圣陶老先生写的课文,名为《古代英雄的石像》。文章中讲述了一尊英雄石像受到市民的顶礼膜拜,向它鞠躬成为了市民每日的必做工作,而石像也在一次次地接受膜拜之中成为了市民生活中的精神支柱。然而,有一天夜里,巨大的石像突然轰然倒塌,重重地摔在广场中央,石块碎了一地。第二天清晨,来广场准备向石像鞠躬的人们却只看到碎了一地的石子,在短暂哀痛之后,市民又在欢乐的气氛中把碎了一地的英雄石块铺成了任千人踩、万人踏的路面。

当时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没有明白其背后的深刻寓意,只是机械地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背诵相关段落,照例赏析关键句子。如今看到列宁雕像在蒙古的下场,再对比西哈努克在中国所受的高规格礼遇,我不禁又沮丧了起来。

蒙古与中国,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如今却走上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蒙古选择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中国却依然延续历史的荒唐。前者在反思、告别过去,努力开创未来;后者却在掩盖、留恋过去,在盲目中幻想将来。

在蒙古人愤怒扔鞋的同时,中国人却在沉痛地为一个双手沾满民众鲜血的国王而降半旗。半个世纪过去了,荒唐的历史依旧在神州大地上演。此次对西哈努克逝世的处理,显示出中国执政党至今仍没有完全抛弃毛时代的那一套政治理念:对西哈努克的高规格与半年前对金正日突然暴毙的高调如出一辙——执政党高层发唁电、送花圈,亲自慰问亲属或相关人员,然后新闻联播、新华社再高调跟进。

半年前,邻国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暴毙,中国执政党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九常委悉数密集地前往朝鲜驻华使馆吊唁,执政党更是联合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人大等单位联合发出重头唁电,随后官方头号喉舌媒体发表了阐发中朝特殊关系的文章。如今,曾经与中国千丝万缕的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一命呜呼,执政党总书记、国务院总理以及最高权力接班人都前往吊唁,已经卸任的前国家主席还专门向遗孀发去唁电,戴秉国更是以国务委员之尊亲自护送西哈努克的灵柩返回柬埔寨,中国政治圣地的天安门和新华门,以及外交部等地更是罕见地降半旗为这位外国人致哀。

这一切都是多么地似曾相识,在伟大的“国际友谊”面前,“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被无数人引用过的名言似乎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然而,中国执政党如此高规格地对待两位在国际上并不受待见的“领袖”,真的仅仅只是出于对上代领导人关系的继承吗?

对于金正日的逝世,执政党领导层的集体密集表态是为了警告美日韩别轻举妄动,为了让朝鲜的权力交接能顺利平稳;对柬埔寨太上皇的极尽哀荣、殷勤献尽,则是了为了拉拢柬埔寨,使之今后在国际事务中能站在中国一方,部分分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压力,继续维持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表面上中国完全走出了毛时代,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更为隐秘的方式继续着毛时代。

毛死亡之后,由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瓦解和中国经济的极端脆弱,执政党的继任领导人不得不放弃了领导全球红色革命的政治野心,改弦更张,积极与西方各国恢复正常邦交关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开始关倾心于恢复国民生产,发展国民经济。经过数十年来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状况、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中国领导人开始谋求大国外交,并希冀成为区域性强国。

然而,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上台,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美国抛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更重要的是,发轫于突尼斯、席卷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和缅甸如火如荼的民主化浪潮都给中国带来极为强大的政治和道义压力。

近年来,因为南海及相关岛屿等问题,中国频频与周边国家发生纠纷。面对这么一个焦头烂额的局面,中国政府在亚洲急需坚定的支持者,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会一再纵容、扶持朝鲜的金氏政权,并且对一个过了气的“北漂”太上皇如此上心。

面对美国的拉拢和遏制,遭遇邻国的纠缠和挑衅,中国当前的这种外交手腕和做法或许能起一时的作用,但也仅仅只是权宜之计。只要中国一日没有实现民主化,只要拥有强大武力的非民主政权存在,这种来自外部阵营的压力就始终存在,并且会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随着改革红利的消逝,毛主义有着明显的回潮迹象,而互联网的日新月异则使自由主义阵营日渐崛起。因此,中国执政党的下一届领导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彻底破解这一困境的唯一办法便是完全实现中国的政治转型,兑现执政党在上台之初许下的诺言。如此,既能一劳永逸地解除中国所面临的外部高压,也能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