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下第一楼 

公务员考试又来了!国考又来了!虽然这次应聘的公务员岗位不乏“苦大仇深”的“基层干部”,但一众在校生,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依然挤破头般往这个队伍里面冲。报考并审核通过的考生达130多万,国考又大热!除却“十一”黄金周,单从考试的报名人数来看,这回国考最能体现我国人口众多的一个现实国情。据说最“火”的一个岗位,挑选的比例竟然高达9470:1。试想像,在全部基本上都是本科学历或者以上的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9470位青年才俊中,仅仅只有一位能够脱颖而出,其竞争激烈之程度,挑选之“严格”,当真直逼某国外大型企业公开招聘的CEO!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模仿《非诚勿扰》般的相亲选秀节目,让几大部门的人事主管现场面试,询问最拔尖的数十位应聘考生的功底,家底,此秀一定红火,一定具争议性,一定会把其他所谓的“职场应聘秀”节目给比下去。

纵观我国历史,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对仕途的崇尚在我国有一定的传统。集权专制下衍生出来的官本位的思想主流,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怀“报效祖国”的梦想,穷尽一生青春去拼个“封妻荫子”。而始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就是我们目前公务员考试的前身。然而现在的国考比起以往的科举,其出发点已并非实实在在地“为国家提拔优秀人才”,其公正性,公平性也饱受质疑和诟病。君不见目前混迹公务员队伍团体中往往是“表哥”,“表叔”,“房叔”,“天价烟”,“吃蟹报账十余万”,“大洋彼岸再团聚”的“要求适度腐败”的“临时工”之流,却难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华夏千万间,天下寒士尽欢颜”之辈。时代已经久远,国情已经改变,青年却不再热血。依稀记得,当年的一众明朝遗老,大家大儒,为追忆前明,竟集体弃文罢考清朝初期的科举。这一众“先生”跟目前歪曲事实,自愿充当政府团体喉舌的一众“专家教授”相比,谁更风高亮节?答案无须言明,大家尽知!以往科举最后一关是“殿试”,一般由皇帝本人亲自主持(明朝某些时期由当朝第一大学士来主持),一众考生要求亲自答卷,亲自接受面试。虽然殿试的“主考官”的个人主观意识较强,但考生在国家最高殿堂之中,在国家最高领导人或者一把手面前,谁敢放肆作弊,又有谁能“打通关节走后门”,所以最后一关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往往是有保证的。在古代,只有世袭爵位的“衙内”或者“纨绔子弟”,却很少出“官二代”。古时为官的子辈参加科举考试,一般都是要避嫌的。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的最后一关,即所谓的“面试”机制,是由数位所谓的用人单位的“官员代表”来面试考生,其过程和结果无需本人具体举例分析,大家自然明白一串又一串所谓的“打招呼”,“拉关系”,“拼爹”,“比娘”,“斗后台硬”,“献身”的潜规则的含义。比起以往,现在的国考,当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如果纵比不可取,那么就横比吧,看看世界各国(主要看先进发达的国家,不然跟已经复兴了62%的伟大国度没有可比性)对于公务员的态度如何?先看一下以下的数据,据网上资料“大学生愿意当公务员的比例”显示,新加坡2%,美国3%,法国5%,日本求职意向当中公务员位居53位,英国公务员被大学生排入20大厌恶的职业榜,连送外卖的都不如;再看看问卷调查,据网上资料“各国大学毕业生对公务员的印象和看法调查”显示,美国大学毕业生对于其本国公务员的印象是“做秀,官僚,无所事事,不学无术,不懂经济”,所以愿意“纷纷涌向私人企业”,而不是“公共政府部门”。欧盟国家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其所在地区的公务员的印象则是“没有希望,没有技能要求,学不到东西,没有挑战性,兼职的水平,乱花纳税人的钱”,所以愿意加入“跨国企业”,成为一名“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如此看来,公务员团体在国外先进发达的国度,是不怎么受人青睐的,甚至对其或多或少有蔑视的态度。但如果我国某人对公务员的招聘翻起白眼,必被世人讽以“自命清高”,“红眼病”,甚至“吃不了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字眼。要知道,我国希望投身“政府部门”奉献“一生青春学识”的人群是高达80%,超过90%的我国大学生认为当公务员就意味着体面和保险。

跟自家历史比是失其纯粹和公平,跟国外先进国家比则是态度悬殊,对于公务员考试的“火”和“热”,我们不妨用现实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来分析其是否有畸形的存在。按照常理,社会要发展,国家要进步,离不开人才,离不开社会劳动力对社会价值的不断创造和增值。政治经济学家一直认为,公务员团体一直都是为国家机器服务的,是靠纳税人来供养的,其自身与社会广大工作者相区别的最大特点,也就是其最备受诟病的一项就是,其自身完全没有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是一个纯粹的消费社会价值的团体。而且公务员团体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有限”,主要是履行相关的行政流程,公共秩序维护等被美国人认为“毫无建树”的工作,所以公务员应该越少越好。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西方公务员团体在本国遭遇“齿冷”的原因。许多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在法治完善,程序化的文明社会中,公务员团体的工作要求的相关专业性不强,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如果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群“应聘”到政府团体当中,这自身就是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流失”。恰恰相反,我们国家的政府部门却要绞尽脑汁,用尽心思,花费巨大的社会人力物力来大搞公务员“国考”,并且用高薪水,高福利,“金饭碗”,“允许适度腐败”等特权措施来将一大众“花费巨大培养成本”的人才,天才,“奴才”般的“最精英人群”吸附在政府的各个早已是超负荷,超饱和的“相关部门”之中。此举除了不断消耗着社会的“血汗”,折腾着民生,制造出日益“水涨船高”的“三公消费”,和催产出一批又一批所谓“压力太大”,“裸官”式的“高危人群”之外,还能创造出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呢?社会的人力资源一方面被浪费埋没,另一方面这大部分需要不断被给养的 “社会精英人群”又反过来继续折腾挥霍其他社会资源,这样的格局,不是“流失”,而是“倍失”,不是“健康发展”的态势,而是日益内耗畸形。换一个角度讲,如果以上130多万投考公务员的精英人士“务正业”,全部投身到社会企业当中,充当社会普通的劳动力,共同创造社会价值,这又是何等强大的发展力量。可惜的是,这种力量却被导向“仕途”,在不断消耗自己的同时更消耗着其他社会资源。

可怕的是,除了“金饭碗”等高福利条件,应聘公务员就意味着日后的“特权”,“权力寻租”和“灰色收入”,“当官”意味着身份和地位,这些不用言明的潜规则,已经被绝大部分国人“所理解,所接受”,甚至“受欢迎”。无需“李刚”同志出来现身说法,社会下一代的价值取向早已被深度扭曲。这也是造成今日公务员考试如同“千军万马涌过独木桥”般的架势的原因。最最可怕的是,国家“相关部门”深谙以上公务员考试“火”的成因的同时,却未引起其“高度重视”和积极部署,而是罔顾社会矛盾的日益恶化,贫富悬殊的拉大,置社会正确的就业导向于不顾,仍然年复一年地扩充本已经臃肿异常的所谓的“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队伍,此举无异于“加速驶向悬崖边缘”。

公务员考试的“火”,其应聘岗位的激烈竞争,并非是一件好事情。此事表明了社会人力资源在不断被浪费,民脂民膏在不断被内耗的同时,社会的价值观已经被深度扭曲,从而造成了就业取向的畸形。讲得深入一点,就是统治集团利用自身可以予以的特权优惠,高薪高福利,社会的身份地位,甚至“适度腐败”来引诱,来洗脑,来分解,来吸附社会的高级精英人才,在占领社会资源分配制高点的同时,更要霸占社会优越的人力资源,以保其统治的万无一失,千秋万代。这样的管治思维逻辑,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正正是社会是人治而非法治,文明民主退步落后的一个表现。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