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大陸在軍品發展上,所獲得的成果多如繁星,特別是在新戰機上可用「日行千里」來形容,雖說有些型號的戰機,還沒有進入量產或者官方的證實,單單是在戰機領域,中國一直在研發、測試和生產多種新機型並且升級改造「老戰機」,不僅研發現代化的本土「四代半」戰機如殲─10,並準備打入「第五代」如殲─20及殲─31等戰機的國際市場。

     據新加坡國際研究院期刊《評論》10月17日文章中指明,不久前公布的新一代戰機(殲─20和殲─31)及成都殲─10和瀋陽殲─11戰機,中國戰機日益先進,更重要的是,軍用航空業本身也在經歷轉變。

     2008年北京將兩大飛機製造商,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第二集團公司合併,整合而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合併的主要目標是消除傳統地理分割,透過整合生產線、制定最佳經營方式為中國解放軍提供裝備。

     隨著解放軍空軍作戰要求,取代老舊戰機及對後勤保障基礎設施和裝備現代化的需求。將進一步推高防務支出,促成從直升機、教練機和運輸機到第4代、第5代戰機的中國軍用航空業的擴張。

     儘管中國目前核心系統(如發動機和航空電子)大部份仍依賴俄羅斯,而中國大陸自己的積極,也帶動了本身航空工業的發展,本土航空航太的製造實力,已足以向其空軍提供多種飛機平台、技術及現代化所需系統。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中國將展出更多的軍事裝備。

     從90年代後期,解放軍空軍絕大部分戰機是50年代前蘇聯所設計的老機型。1999年起,只有不到100架從俄羅斯購來,裝備有視距外空對空飛彈的蘇愷─27戰機。2010年,解放軍空軍淘汰了大部分老舊戰機,獲得超過300架第4代戰機,並配備先進的空對空飛彈和精確雷射導引炸彈,能全天候飛行。

     中國大陸的第5代戰機,在2020年前將陸續服役。目前擁有中國製造戰機的國家,都是和中國交好的第三世界,如巴基斯坦和部分非洲國家。隨著更多新戰機的出現,由中國生產的新戰機,也將飛在其他國家的領空。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