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

中国教育部网站周一(15日)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

媒体报道称,政府希望通过这部首次推出的《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

在拐带儿童等公共事件广为关注的背景下,幼儿安全问题仍是关注重点。《指南》希望儿童能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如3-4岁的孩子要知道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在关心尊重他人章节,要求4-5岁的儿童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指南》认为孩子需要有初步的归属感。5岁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在社会篇的章节中,对孩子与社会交流的能力提出要求。6岁要学会倾听和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另外,该指南还对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看电视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以及身高、饮食等都提出了具体指导。

这一《指南》在中国民众间引起热烈讨论。

有网友评论说,“每条标准其实都挺好,但总感觉在玩养成类游戏,养的小孩都是机器人。”

还有网友认为如果孩子四岁就能体谅父母辛苦,“这个孩子肯定天天生活在饥饿中!知道混口饭吃不容易啊!”

有网友批评说:“让全国所有的孩子有学上就不错了,搞这些花拳秀腿有什么用?”

这个指南还被质疑不顾孩子的个体发展差异,质问:“科学依据是什么?3至6岁是幼儿发育关键时段,但也是不能统一规范的时段,请教育部别这么搞指南,而是要搞研究与探讨,从研究中找到规律,不要乱指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