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宇宽 

为什么螃蟹越吃越多,刀鱼越吃越少

郭宇宽

螃蟹和刀鱼是长江送给江南人民的两种美味。我记得小时候,在我南京的老家,春天吃刀鱼,到了中秋节螃蟹,家里每年的饭桌上就少不了这两样。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因为长江受到污染等原因,大闸蟹是非常贵的,当时的人均月收入不到一百块,而螃蟹的价格就能达到一百多块一斤。即使这样,过中秋节的时候我家也还是必须吃一顿螃蟹,在我们家看来,过中秋不吃一顿螃蟹,这一年的日子过得没有尊严。甚至当时为了中秋能吃上一顿螃蟹,全家人要省吃俭用一个月,这一个月里甚至连肉都不吃了,哪怕到时候,咱们能吃上几只螃蟹腿每年也得吃上,可见螃蟹在咱们江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螃蟹要便宜多了。在南京的水产批发市场上,上等螃蟹均价大概只有一百块一斤。以现在人平均月薪几千的水平看,这个价格比八十年代便宜了不止几十倍,而且从螃蟹产量增加的趋势看,其价格会变得越来越便宜。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从九十年代开始,螃蟹的人工育苗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大面积的人工养殖成为可能。而且螃蟹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农户在自己地里挖个池塘就能养。我这次中秋回家发现,江苏很大一部分农民都在养螃蟹。所以在可见的未来,我们仍然可以大饱长江螃蟹的口福。

爱吃刀鱼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刀鱼的鲜美可以说难用笔墨形容,也曾经可以相对便宜地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这几年来,爱吃刀鱼的人可能就没口福了,或者必须要付出极其惊人的代价才能吃一顿刀鱼。我在水产市场上观察到,一斤刀鱼的价格要以千元计,而且非常难买到,整个市场上就那么几条。这样的高价对普通人家来说是不能承受的,难怪有网友惊呼,建议将长江刀鱼正式列入奢侈品的行列。

为什么螃蟹能越吃越多,刀鱼却越吃越少呢?这与刀鱼的生长习性有关。刀鱼是一种性情比较生猛的鱼,一出水就死;同时刀鱼还有一个特点,是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饵料。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刀鱼只能在面积比较大的水域中放养,而不适合用网箱密集养殖。但是放养也有问题,不像螃蟹跑不出自己挖的池塘,放养的刀鱼是可以自由游动的,我撒了鱼苗之后也不能保证刀鱼长大之后会不会被别人捞走,因此产权的保护就成了一个难题。

从这个角度讲,刀鱼就有点类似于公共产品(public goods)的性质。没有哪个私人机构愿意冒着产权被侵犯的风险放养刀鱼苗,所以私人投资无法解决刀鱼贵的难题。那照理说政府应该为公共服务负责,可以采取保护刀鱼的生存环境、定期撒放刀鱼苗等措施。但中国政府的问题是,如果一项公共服务有利可图,比如像高速公路,政府还勉强有投资的积极性,但像保护刀鱼这种不能直接获益的项目,政府往往没有动力去做。发放牌照好像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问题也多多。比如如何能把刀鱼从其它鱼类中分离出来,又比如如何能防止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借此大搞灰色税收等等。

从刀鱼的困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里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一方面,凡是私人投资可以积极发挥作用的领域,产品的价格就能越来越便宜。比如电冰箱、电视机等产品,也包括螃蟹,在八十年代价格奇高,但随着供给越来越高,价格降得飞快。另一方面,在私人投资风险较高,同时政府又无利可图的领域,老百姓急需的公共产品却越来越短缺。刀鱼的故事仿佛像一个隐喻,折射出了中国社会里一些不那么敏感,但却非常尖锐的矛盾。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