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博物馆的国家。大小城市和乡镇都有形形色色的博物馆,许多有历史有名气的公司企业也建有对外开放的博物馆。首都华盛顿就更不用说了,到这里来旅游,不参观几个博物馆,那你就算白来了一趟。

华盛顿的博物馆大多在市区,以国家广场及其周边地区最为集中,郊区也有不少很值得一去的博物馆,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海军陆战队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博物馆位于华盛顿的南郊,不塞车的话大约要花30多分钟。沿着395/95号高速公路,过了匡蒂科河(Quantico River)大桥后不久,右边就会看到一个形状奇特、倾斜三面形状的建筑,从顶端伸出一根不锈钢巨椽,向西斜刺苍穹,那就是海军陆战队博物馆。

海军陆战队是美国武装力量的独立军种,与陆军海军一样,在独立战争初期的1775年就已成军。陆海空军都有自己的军官学校,培养本军种的初级军官,在这些军校里有本军种的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各自的光荣战史。但是早期海军陆战队的初级军官来自海军官校,后来在匡蒂科基地办了一个候补军官学校(Officer Candidates School, OCS),也只在暑期开办,规模远不能与陆海空军官校相比。战史展示则只有一个陆战队战机和战车的陈列馆,此外在华盛顿的海军造船厂有一个不大的陆战队历史中心,与美国妇孺皆知的陆战队赫赫战功相比,实在是太不般配。

在陆战队退伍老兵和非营利组织“海军陆战队传统基金会”(Marine Corps Heritage Foundation, MCHF)的推动下,海军陆战队博物馆项目终于在1999年启动,2001年国会批准陆战队与MCHF协同建设这个政府-民间的合资项目,国会拨款3千万美元,用于建筑设计、展示规划和展品搜集制作与陈设,MCHF募集捐款6千万美元,用来建设展馆。2006年博物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民间最大的一笔捐款来自阿尔弗雷德•勒纳,他为博物馆捐了1千万美元。勒纳来自一个俄罗斯移民家庭,父母曾经在纽约皇后区经营一家小食店,卖糖果和三明治,含辛茹苦把勒纳供上了大学。勒纳大学毕业当了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在匡蒂科等基地服役。退伍后推销过家具,后来进入房地产和银行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为亿万富翁。

勒纳有钱之后,不忘回报社会,用他的大部家产设立了勒纳遗产基金,给他的母校等大学和医疗机构慷慨捐款,美国和世界著名的克利夫兰医疗中心得到他的捐款就超过一亿美元。勒纳对他在海军陆战队的那段经历念念不忘,在他拥有克利夫兰Browns美式足球队期间,陆战队军旗一直飘扬在球队的主场体育馆,哥伦比亚大学也在他捐资兴建的学生中心镶嵌石碑,纪念他在陆战队服役的经历。这正应了海军陆战队的一句箴言:“一旦成为陆战队队员,永远是陆战队队员”(Once a Marine, Always a Marine)。

博物馆除了步枪射击场之外,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馆内中央是一个大厅,周边有一战、二战、韩战和越战等展馆,实物、模型和战场声光模拟效果非常逼真。大厅里悬吊着陆战队的各型战机,地上展示了空降和登陆作战的场景。限于篇幅,我只附了一两张照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打开括号中的网页(http://www.usmcmuseum.com/exhibits_index.asp)上网,点击博物馆平面示意图上的各个展馆,就可以任意浏览里面陈列的内容。记得中国有一个军事迷,曾经专门到此一游,在国内的网站上连发三篇博文,用一百张照片和图片,详细地介绍了这个博物馆。英文不够好的读者可以一边上网,一边对照他的文字,相当于雇了一个免费导游。

这里只谈一个参观者不大注意的细节。开头提到的伸出博物馆尖顶外的那根不锈钢巨椽,象征的是二战后期陆战队攻占日军重兵据守的硫磺岛顶峰,在山顶插上美国国旗的旗杆。旗杆延伸到室内,就是大厅里的那根斜柱,也象征着过去帆船战舰时代的桅杆。在这个“桅杆”的根部,有一个橱窗,橱窗里的说明介绍了一个古代海上传统:人们在建造海船的时候,会在桅杆的根部埋放几枚硬币,目的是祈祷神明,保佑平安,一旦货船出事翻沉,海神得到这些硬币,遇难海员的家属就会得到船主的补偿金。早期海军陆战队负责保卫海军战舰,后来逐渐转为抢滩登陆作战,所以战舰也是他们的生命线。我那张展馆大厅的照片右下角,显示的就是在建馆的时候,埋放在那根大柱子根部的四枚硬币。

(照片除说明的之外均为Jianan拍摄)

 

美国海军陆战队博物馆全景,右上角的老照片取自博物馆网站,就是硫磺岛战役那幅著名的作品

美国海军陆战队博物馆全景,右上角的老照片取自博物馆网站,就是硫磺岛战役那幅著名的作品

 

大厅里展出的陆战队空降作战的实物模型

大厅里展出的陆战队空降作战的实物模型

 

大厅上空悬吊着陆战队使用过的各型战机。既象征旗杆,又象征桅杆的巨柱,其根部埋放了四枚硬币(右下角)

大厅上空悬吊着陆战队使用过的各型战机。既象征旗杆,又象征桅杆的巨柱,其根部埋放了四枚硬币(右下角)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