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

「恩寧路」這三個字今天在廣州應該是無人不曉,過往它以廣州最長的騎樓街著稱,今天則因政府牽頭的重建計劃和公眾多年的抗爭而備受矚目。重建的議題之所以能走進公共討論的空間,主要是因為恩寧路街區特殊的文化價值,吸引了幾個年輕的青年關注組,包括廣州舊城關注組,恩寧路學術關注組,廣州街坊情等的介入。年輕人們在街坊抗爭的基礎上,加入了社區規劃及文化保育的概念,指出政府破壞廣州文化與公民權利。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論壇和展覽,提倡在規劃過程中加進多元聲音,因此形成了對政府有著巨大的壓力的公共輿論,且使得政府被迫放棄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改以文化保護和居民自主更新作為名號。

然而所謂的自主更新只是政府拋出來的一個名目而沒有跟街坊有進一步的交代,文化則是發展旅遊業的一面幌子。政府仍未有一個具體的規劃方案,卻經常在街區內進行砍樹,挖坑和拆麻石路等動作。街區現時是一片不斷擴大的廢墟,不願意離去的街坊住在一個越來越惡劣的環境裡。幾年前最近,居民們在抵抗另一類的侵擾:政府意圖把百年麻石街的麻石拆走去建一座麻石廣場。街坊謂之:「打爛真古董,建造假古董」。

叫停工程
圖:拆與停

回溯恩寧路的風波,源自一項名為「恩寧路舊城更新改造項目的計劃」。根據恩寧路學術關注組的資料,該計劃是廣州2006年新一輪城市改造浪潮「中調」的啟動項目之一。廣州市政府的最初目標是:獲得城市用地,抽疏舊城人口以及改善居民生活。專案的主要內容為:拆除規劃範圍內的大部分建築並將人口遷出,其拆遷總面積為81146平方米,需要動遷1950戶居民。但由於受到社會的廣泛質疑,以及因拆遷涉及的產權和賠償問題太複雜而多次招商失敗,恩寧路舊城改造專案規劃也被一再修改︰

– 2006年2月︰原地回遷式改造方案,建築基本全拆。
– 2007年︰房地產式開發方案,並於2007年12月13日由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發布穗房拆字[2007]第22號《房屋拆遷公告》,拆遷期限︰自2007年9月24日至2009年9月23日止。
– 2008年11月7日︰拆遷隊進駐並開始拆除。
– 2009年12月︰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規劃方案,將老街區打造成「麗江古鎮」式的首個嶺南特色「西關古鎮」旅遊文化區。騎樓建築和歷史文化建築都會保留,或按照歷史文化風貌改建或修復。方案諮詢期為一個月。
– 2011年6月︰「自主更新」方案獲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全票通過,摒棄了舊規劃中追求經濟平衡的「基本全拆」思路,將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作為恩寧路改造的第一目的,將通過保護騎樓、復建河湧等多種方式,實現對舊城區歷史文化的保護。其具體方案有待落實。

至目前為止,恩寧路項目花逾五年時間仍未完成,陷入僵局。此時的恩寧路街區被變成了一塊「拆遷主題公園」:大量建築被拆毀;部分居民仍未與政府達成搬遷協定;部分建議保護的歷史建築遭誤拆(如吉祥坊5號);居民生活環境變得惡劣。

恩寧路之所以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是因為它有獨特的文化價值,這也是街坊和青年人們在抗爭過程中堅持捍衛的價值。恩寧路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是廣州最完整和最長的騎樓街,兩側內街有連片的西關大屋、竹筒屋,著名的有泰華樓、廣東八和會館、李小龍祖居、詹天佑故居、張活游故居、金聲電影院、寶慶大押、鑾輿堂等。自此恩寧路片區的形態格局大致確立。(廣州街坊情,2012)過去十年來城市發展重心的向東轉移,由於欠缺對舊城區基礎設施的投資改善,恩寧路街區已呈現明顯的衰落之勢。(恩寧路學術關注組,2012)但是今天恩寧路本身仍有著許多值得守護的價值,除了其建築群呈現了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它還是粵劇發源的搖籃,更是有著許多民間工藝的社區。

寶慶大押
圖:寶慶大押

由於嶺南地區夏天多雨,騎樓既為市民遮風擋雨,也可保持空氣流通清爽。思寧路騎樓街由第十甫路西面,與上下九─第十甫步行街相接,形成東西走向,以騎樓建築形式為主的傳統街區,是最完整和最長騎樓街。可惜,在2003年,政府進行整飾工程,騎樓建築的外墻被刷成淡黃、淡藍、奶白等色調,本身青磚灰墻的建築肌理已被掩蓋,失色不少。而不少彩色玻璃窗因為日久失修,或是原件難以配置,略顯破爛。雖然如此,恩寧路的西關風貌仍然吸引不少的目光,趟籠門、高樓底、中西合璧的雕飾,當中又以吉祥坊的多幢建築最讓人讚嘆。吉祥坊17號是一棟三層高的民國風格建築,吉祥坊1號是街區內歷史建築精品的中西合璧洋房,還有很多被列入恩寧路建議保留歷史建築名單的建築被「誤拆」,吉祥坊1號幾經艱辛才逃過一劫。

保住麻石街
圖:保住麻石街運動

編按:2010年廣州風風火火,官方的大事是亞運,民間的大事則是撐粵語,下為兩次報導。
我看你看我——寫在八一穗港同步撐粵語行動之前
【廣州亞運系列】西關小姐也睡不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