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衙前圍村李生的家門口情況,門前被堆放著工字鐵的就是李生的家。被圍板圍了起來的是李生的廚房。攝:李曰慶

衙前圍村有是一條在市區的圍村,經歷過兩次收購重建。在八零年代長實曾經嚐試在村內收購物業,但不成功。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長實和政府合共成功收購八成業權。收購的事項亦由市區重建局接手。宣佈正式把衙前圍村例為重建頂目。總共有百多戶受影響。直到今日仍有十多戶人仍未得到妥善安置。

李曰慶先生(下稱李生)在今年六月時,發現自己在衙前圍村的廚房被拆。經過投訢後。政府回信說李生的廚房不是李生所擁有的物業,李生是非法佔用了政府士地的人。

李生是一個出世紙的登記住戶上寫著衙前圍村地址的人,從小開始,在衙前圍村生活了三十多年。在一九八九年政府首次推出置業貸款計劃,就搬離了衙前圍村。李生的家人則選擇留在衙前圍村。

明知道業權誰屬,仍選擇清拆

李生的家是父親在五十多年前所租下。身份是二房東,樓上租給另外的三戶人居往。李生和家人住在樓下。廚房和居住的地方不像現在的樓宇,連在一起。而是分開兩個地方,被一條行人路隔開,門口互相相對著。但此設計並不是李生獨有。在衙前圍村就有十多戶是這樣的設計。這是一種在傳統中國農村常見的設計風格。李生說仍記得年紀很細時,在廚房和父親一起斬柴,一起煮飯的情景。

在一九七二年,政府向業主提出換地,藉此收回衙前圍村的土地。業主隨後亦答應。李生的家人卻完全不知情,照樣交租給代收租的律司行。律司行最初還是像往常收租,只是沒有像往常般給予李生的家人交租單據。李生的家人追問為什麼會沒有交租單據。但律師行沒有說什麼原因。李生的家人覺得沒有保障。交了三個月後沒有再交租。李生亦是近日到土地註冊處查冊,才知道家人居住的物業早在四十年前己收歸政府擁有。

直至二零零八年,發展商收購衙前圍村的土地,只要成功收購立即把屋清拆,村內環境漸漸變得惡劣,就像在一個地盤中生活般。村內試過因而水浸,而李生的媽媽亦不幸中了風。需要住進老人院。雖然需要坐輪椅,但仍然週不時回衙前圍村和鄰居談天。在某些時候會叫齊親友回到衙前圍村的家中一起食飯,李生笑說當時家中能夠到開到三圍枱。

在二零一二年六月,李生回到衙前圍村時發現廚房被拆除,經議員向市區重建局投訢。市區重建局回信指,李生的身份是土地佔用人。而廚房亦是一個非法霸佔官地的建築物。清拆前地政總署已經在廚房門口上貼了通知。同時受權給市區重建局清拆該建築物。但在清拆前沒有任何人嚐試聯絡李生。及後市區重建局只認可李生用作居住的物業,是一個合法的建築物。李生覺得很奇怪,居住的單位和廚房在一九八二年政府全面登記寮屋時,都是有登記。廚房亦寫有政府發出的寮屋登記號碼。重建計劃啟動時亦有做人口凍結。但最後市區重建局卻說是非法的寮屋。

李生的物業在一九七二年已經是政府已擁有。在之後的人口凍結亦有登記。但政府卻說李生的廚房是非法佔用。簡直是匪夷所思。同時亦反映了政府對寮屋的看法,只是一些非法霸佔了官地的建築物。就算生活了十多年也好。但其實寮屋是因社會不能提供居所給基層的人,基層的人為了生活才興建寮屋。而他們在寮屋區生活都時帶動了週遭的生活環境,今一塊什麼都沒有的地成為人們的安樂蝸。為社會提供動力。但是當政府追求更大的利益的時候,他們卻往往被除之而後快分。

其他相關報導:
在無奈與無助中等待拆卸-記衙前圍村居民苦況
衙前圍村的最後時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