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囈 

“有人问我:分手了那么久还记得你的前一任么?怎么说呢?记得显得太花心,不记得,显得太薄情,其实我觉得,那个人就好比我走路撞上了一个电线杆,很痛,以后我走路都会绕着电线杆走, 可能很久以后,我都不记得撞得有多痛了,可是,那个电线杆,永远都在。”这是话剧《妄谈与疯话》三个故事里其中一男主角的话,虽然三个故事看似是独立又精彩的,但我觉得这句话始终像个幽灵,冥冥之中诅咒着三段爱情。

第一个爱情故事说的是EX。女A车祸进了医院手术室,护士把男A叫来,误以为他是她的男友。此刻,男A手捧刚去婚纱店取的婚纱,打算和现任女友结婚,并接到了现任催促的电话。男A显得焦躁极了。这时,女A的现任男B赶到了,火急火燎,焦急万分。男B以为男A只是个路人甲,于是在手术室外等候的时候和他攀谈起来,并向他求教如何求婚才浪漫。后来,男B向男A抱怨起女A怪异的饮食爱好:周一日料、周二西班牙菜、周三法国菜、周四墨西哥菜、周五。。。。。。男A立刻说,长乐路上的云南菜。男B缺心眼儿地说,对对对。后来护士向男A走去,要家属签字,男B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有一腿。男A立刻解释说,是前女友。那些饮食喜好也是双方的习惯。这时,“电线杆”现身了。杆儿变成了男A无关痛痒只是回忆起会稍显动情的杆儿;杆儿又变成了男B心头的梗,杵在那儿,是他与女A无法撑起的杆儿。恋爱中的人儿总想去触碰对方的记忆,试图抹去、比较或者超越。自己的杆儿变成了对方必须绕开的障碍,倘若触碰到了,那便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在爱情中亦更加敏感。

第二个爱情故事说的是婚姻。在一家酒吧里,女A要与其丈夫男A谈判,企图说服他签署离婚协议书。男A顾左右而言他,摆明了不想签。此时,女A与男A共同的同学女B出现了,他俩又装作还是平和夫妻的样子。女B是这家酒吧的常客,因为她被酒吧老板男B吸引,为了看他也为了听他唱歌,因此每天都会来酒吧报到。她把这个想法诚实地告诉了男A与女A,男A为了撮合她与男B,于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大放厥词,使得男B与女B十分尴尬。女A看不下去了,忍了很久终于爆发了,两人的私事公布于众。男A说出了心声,他说他与女A的感情之所以破裂是因为两人缺乏必要的沟通。说着说着,便准备忍痛签下离婚协议书了。此时,男A那些平时未对女A说的话,触动到了女A。显然,两人余情未了,但由于缺乏沟通或者说没有找到良好的沟通渠道,而断送了一份可能美满的婚姻。女B陷于裸露自己隐私与窥探两位好友的隐私双重压力之下愤然离场,男A感到抱歉便追了出去。这里的“电线杆”是错失每一次沟通而一砖一瓦被建立起来的,随着杆儿的渐渐高起,使得在爱情中前行的两人分别装上了杆子,女性的天生敏感似的疼痛加倍,因而率先提出了离婚以求自我保护——那原本应由男人提供的东西如今却要女人自力更生了。原本有些技能是天生的,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后来由于另一个人的加入,这些技能开始依赖于对方而渐渐不用了,久而久之,这些技能就退化了。懦弱的人害怕变回原先的样子,需要自己重新开始学习技能而隐忍着、自欺欺人着;勇敢的人割了滋生出来的、对方陷入自己生活的肉,血淋淋地开始自力更生。

第三个爱情故事说的是关于选择的爱。女A与男A是网友,聊了一年多了,从未见过面。双方都是张国荣的狂热粉丝,所以更加容易互相吸引。一年后男A提出见面,女A欣然答应。当时,双方已成了彼此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见面后,男A是IT男招牌式的腼腆,但却勇敢地借着共同偶像张国荣而向女A表白,女A兴奋地答应了。后来男A说要去洗手间,起身时,女A愕然了,她看到男A一瘸一拐地离开了。此时,女A闺蜜女B恰好打电话询问见面情况,女A就把情况照实说了,女B叫她立刻回家,并煽风点火地说这种男人有什么好,我将来帮你介绍更好的。男A打电话来问询她离开的原因,她没有勇气说,因为你是瘸子。后来,男A通过网络诉说了他们无缘的遗憾并祝福她找到幸福。后来的后来,女A嫁给了女B为她介绍的多金男,并生了孩子,也依照着当下时髦的剧情,出现了小三。女A离开男A后,似乎就再也没有默契与倾心的感觉了,她把结婚生子看成是女人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有没有爱情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记忆里,那个和他心灵相通的男人和那份未开始就因现实的压力而被迫连根拔起的爱情之花化成了“电线杆”,永久地矗立在了他们的心里。他们都狠狠地撞上去了。我坚信,时间会拂去一切伤痕,但我也坚信,正在坚强的心已不复往年。没有人跨一步,没有人愿意争取一下,在爱情面前,再强大的人都显得脆弱而卑微。

女A怀孕时,小三儿找上门来,她都平和以待,但当电视新闻播报了张国荣跳楼一事,她惊恐地站起来,瞬间变成了一张纸片人,记忆彻底没有了支柱,那条新闻把她撕得粉碎粉碎的。七年后,女A离婚了,和另外一个暴发户似的男人在KTV相亲时遇见了男A,才知道,原来当时男A太紧张,坐得太久致使腿麻了,才会引起女A的误会。女A悔恨极了。男A为她点了贯穿他们爱情始末的张国荣的《我》,女A哭着唱完了。这一刻的重逢,似乎是一场等待已久的专为他们准备的爱情葬礼。依然那么默契、那么心灵相通。

当时,我问身边的小小同学,你要是她,你会怎么选择?小小犹豫地说,她可能也会放弃,如果身边的人都不支持的话。她说但她好向往好向往那种默契的感觉。这早已不是爱情与面包的选择了,这是恶狠狠的生存现状。人是没有办法去颠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更何况是不堪一击的爱情。

三个故事都以女性的独白做开场,也以细腻、真实、敏感的女性视角去触摸每个人内心的柔软与人性的恶。看完后,你会想很多,你会把自己置于很多的想象中,把自己推入万劫不复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是有多么地一贫如洗。

很多人看完后说,这部剧的核心是“选择”,我想,这并不仅仅是选择的问题而是在人性面前屈膝的自我。事实上,所有的选择都是人性驱使下的结果,看似不经意,看似客观,实则却是必然而自私至极的。没有办法去评论别人的选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是经过了多少深思熟虑与挣扎,旁人能够给予的,永远只有支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