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凯文·M·克鲁泽 2012年11月08日

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传记片《林肯》(Lincoln)将于本周五上映,他在近期表示,在美国人经历了又一场苦涩而尖锐对立的大选后感到精疲力竭之际,他希望这部电影能带来“舒缓甚至治疗的效果”。

按图放大

Matt Dorfman; Original drawing by Marcus Wickliffe Baldwin, Library of Congress

但是,林肯另有一句在影片里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扮演的角色没有说的名言:“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愚弄所有的人,你甚至可以永远愚弄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人。”

这个遗漏是有道理的。不仅因为这句名言可能是杜撰的,还因为这个选举日也许能够展示:你在问鼎白宫期间真有可能愚弄所有的人,至少是足够多的人。

恶毒的人身攻击,以及有关通奸、异族通婚甚至不正当人兽关系的指控,其历史都和这个合众国一样悠久。阿龙·伯尔(Aaron Burr)甚至在担任副总统期间杀害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

但是,尽管在政治中,事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从来都是模糊不清的,可一些因素结合发挥作用,已经把我们的公民话语(如果还能这么称的话)置于高度紧张状态,逼近破裂底线。

战后年代,经济繁荣和中产阶级壮大,鼓励着人们对官员、记者和学者相对尊重。没错,那时记者与政客之间的关系亲切得多,但较慢的新闻周期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验证和分析。

候选人因此相信,如果全部的谎言被拆穿,可能损害他们的政治生涯,因此他们往往选择歪曲真相,而不是完全打破。正如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据报道曾说的:“每个人都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该自己编造‘事实’。”

1948年,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n)谴责共和党金融家是“吸血鬼”和“特权饕餮者”,但他的这些煽动性言论确实是以国会立法记录的事实为基础的。他否认自己说过“让他们下地狱”,只是在后来表示,“我过去说出了共和党人的真面目,于是他们那么说我。”

两年后,来自加利福尼亚的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在竞选参议员时,称他的对手海伦·加海根·道格拉斯(Helen Gahagan Douglas)“一直粉到了内衣里”,给她扣上一顶“赤色分子”的帽子,不过这句话源自她在声明中呼吁的全球裁军以及为妇女和黑人争取公民权。

针锋相对的1964年竞选以林顿·B·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危言耸听的“雏菊广告”(daisy ad)出名,这段广告暗示,若巴里·M·戈德华特(Barry M. Goldwater)当选,可能会导致核战争。但这段广告源于戈德华特表现出对核武器态度轻率的声明(他曾开玩笑说,“扔一枚到克林姆林宫的男厕所里”)。

在有史以来最肮脏的1988年竞选期间,策略师李·阿特沃特(Lee Atwater)为当时的副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Bush)设计了一系列攻击广告,这些广告至少都有一点事实内核。布什的对手迈克尔·S·杜卡基斯(Michael S. Dukakis)或许并不应该由于犯人休假项目导致威利·霍顿(Willie Horton)犯下更多罪行而被指责,但至少这个项目和这名犯人都是真实的。阿特沃特利用了这些事情,但至少没有凭空捏造。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政客们撒谎的代价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竞选的攻击广告中一再重复谎言。这里至少有四个因素。首先是人们对各类机构和专业人员(从科学家和律师,到记者和公务员)的尊敬总体下降。

其次是媒体的监管方式和所有权发生了变化。1985年,由参议员杰西·赫尔姆斯(Jesse Helms)支持的保守派组织“公正的媒体”(Fairness in Media)试图接管CBS,“成为丹·拉瑟(Dan Rather)的老板”。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两年后保守派为更大的胜利搭起舞台。此前几十年期间,人们认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公众电波的管理者,因此它们在报道有争议的公共辩论时,必须陈述多方观点。但在1987年,由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任命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成员废除了“公平原则”(fairness doctrine)。此举为创立保守派的谈话电台和有线电视频道、对抗他们眼中的自由派偏向铺平了道路。自由派也效仿推出自己的节目,但不如保守派做得有效。

随着这种刺耳的声音越来越强,政治操盘手们发现他们有更多空间可以夸大言辞,于是第三种趋势便形成了。2004年,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的一位助手对一名记者不屑一顾,称对方属于“基于现实的社区,相信解决方案会从你们对明显现实的明智研究中产生”。但即使是布什也相信,曲解事实应该是有限度的。攻击参议员约翰·克里(John Kerry)服役经历的广告来自于貌似独立的“说出真相的快艇老兵”。广告播出后,布什称其“对体制不好”。

第四点因素:多数新闻机构(有少数令人瞩目的例外)已经放弃了政治裁判的角色。很多机构付诸于一种萎缩的风格,更像是做速记,而不是做新闻,把所有说法都陈述为是同样站得住脚的。事实核实一度是所有报道的基石,而现在被视为只有少数专业媒体才做。

但是这场竞选表明,即使是最尽责的事实核实员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政治事实”(PolitiFact)网站记录了自2007年起罗姆尼说过的19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奥巴马说过7个这类谎言,但罗姆尼的谎言在性质上恶劣得多:“道歉之旅”,“政府接管医保”,“每个中产阶级家庭激增4000美元的税收”,放弃“从福利转向工作”(welfare-to-work)规则,把俄亥俄州克莱斯勒工厂的就业岗位转移到中国。罗姆尼的民调员之一尼尔·纽豪斯(Neil Newhouse)称:“我们不会让事实核实员左右我们的竞选。”

当然,奥巴马竞选班子在掩盖和歪曲事实上也有份,包括在罗姆尼对于堕胎和国际援助的立场问题上。但奥巴马阵营在这次乃至过去的竞选活动中,在这方面都不及罗姆尼的团队。罗姆尼阵营这种对事实的根本蔑视是全新的现象。

当然,选民们很可能在投票时惩罚这类不择手段的操纵。但不论输赢,罗姆尼的竞选团队都在一个命题上押上了历史性的巨大赌注,那就是可以或多或少忽略事实而不受惩罚。

凯文·M·克鲁泽(Kevin M. Kruse)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最新合著的书是《战争的迷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民权运动》(Fog of War: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翻译:林蒙克、曹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