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香港有关当局截获了大批走私象牙,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专家认为,目前国际上象牙的非法贸易十分猖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象牙流向中国,造成非洲野生象遭到大量屠杀。

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年10月21号,香港海关宣布截获了两个分别来自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集装箱,藏有重约3点8吨的象牙。这是有史以来数量最大的象牙走私案之一。总部设在美国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部负责人葛瑞说,香港最近收缴的大批象牙使她联想起2006年香港收缴的3.9吨走私象牙,虽然这两次走私象牙的重量差不多,但是这次收缴的象牙数量共有1209个,是2006年的两倍以上,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现在走私中的象牙变得越来越小,要不就是他们杀的象是幼小的草原象,但在香港收缴的这些象牙更有可能是从被杀害的森林象上取走的。森林象和草原象是不同的亚种。”

葛瑞说,森林象的牙要比草原象小得多,

”因为他们生活在森林里,一般生活在中非和西非的森林里,因为森林厚密,研究它们非常难,得知他们的种群数量也非常难,这就给盗猎分子提供一个很大的机会。他们的盗猎活动很难被保护区人员看到。“

今年喀麦隆的森林象被大量猎杀

葛瑞说,今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在中非的喀麦隆就发现了森林象被大量非法猎捕的事情:,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代表在中非的喀麦隆的一个保护区内,就见到600只大象被猎杀,其中很多是一家象全部遭到杀害,因为大象是一家在一起活动,一起寻找食物,偷猎者连小象也没有放过。”

象牙已变成非洲的一种“战乱资源”

美国国务院负责环保事务的官员罗伯特-赫马慈对本台记者说,就像非洲的钻石和矿藏一样,象牙已经变成了一种“战乱资源”,有人在肆无忌惮地偷猎大象和犀牛,为非洲地区的一些冲突提供了部分资金。他说,

“非洲的这些野生动物数量目前仅仅能够勉强维持繁殖的边缘上,实际上维持繁殖都已经十分困难。最近,在喀麦隆,有250头大象被猎杀,在南部非洲,最近也有犀牛和大象被猎杀。这些非法猎杀已经导致大象和犀牛的数量大幅度减少。还有世界其他地方的野生老虎也是如此,现在人们还在为了得到虎骨而偷猎野生老虎。如果这种偷猎继续下去,这些动物就会面临灭绝的命运。”

象牙贸易带来暴利  黑社会组织纷纷染指

美国国务院官员赫马慈表示,现在象牙贸易可以带来暴利,以致武器精良的黑社会组织纷纷参与这一活动。他说,

“象牙和犀牛角走私的很多钱流到了黑社会组织手中。犯罪集团从中牟取了数十亿美元的暴利。除了军火和毒品走私外,野生动物走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最盈利的走私活动。”

赫马慈说,犀牛角和虎骨被用来当作中药使用,但是这些物品的药用价值并没有得到科学证明,他说,

“我这里不是攻击中药,因为有些中药是非常有效的。事实上,和中药一样,我们国家的很多药品也是首先从自然植物和生物中发现的。但是偷猎野生动物不是获取药品的合法途径。犀牛角、虎骨酒这些药品不能治愈任何疾病,也没有得到医生在科学上的证明。屠杀这些野生动物就是为了骗人,让人们相信这些动物产品具有疗效。目前,一些国家的政府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但是要真正付诸实施,还需要完善机制,增强公众意识,训练执法人员。更加有效地执行现有的法规法制。这些都是我们要力争达到的目标。”

象牙和犀牛角成为收藏品

但是爱护动物基金会的葛瑞认为,现在犀牛角和虎骨更多地被用来当作收藏品,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种很危险的现象,象牙也好,犀牛角或者虎骨也好,很多濒危物种的产品以前更多地是用于中药,而现在被当作收藏品来投资和拍卖。”

美国国务院官员赫马慈说,美国和非洲及东南亚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打击偷猎及走私野生动物的犯罪活动。各国政府也在采取行动,例如,在肯尼亚,最近就有15个偷猎者被击毙。

“我想申明一下,我们并不是要怪罪某一个国家,我们希望国际间进行合作,野生动物来源国也好,消费国也好,以及其他像美国这样试图停止这种走私活动的国家,大家要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来停止野生动物走私。 这不能看作是我们和中国过不去,或者说我们和越南过不去,美国希望和各国政府以及民间组织合作,阻止走私野生动物。“

唤起民众动物保护意识

葛瑞指出,中国有关当局虽然不时对非法象牙交易采取措施,但却并未严格贯彻有关法律。此外,宣传工作也做得不够。许多中国人甚至不知道象牙是从死去的大象身上取下来的,大象因而遭到猎杀。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曾经在中国做过调查,很多的中国人以为大象掉了牙齿以后会长出新牙。她说,2009年开始,他们在中国的很多公共场所张贴了一个宣传广告,上面表现的是:

“一个小象和她妈妈的对话,小象高兴地对妈妈说,我长牙了,象妈妈很悲伤,因为象牙会让小象遭到偷猎者的猎杀。”

葛瑞说,他们这个广告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表示以后会拒绝象牙制品。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