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月举行的反华游行示威

中日主权纠纷同时日本右翼民族主义情绪上升

英国《金融时报》周三(28日)刊登美国著名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的文章“日本民族主义是发出软弱信号”。

“日本将在12月16日举行选举,如果民意调查准确的话,现任首相野田佳彦将被反对党领导人、前首相安倍晋三取代。如此,安倍将成为日本过去6年来的第7任首相。”

文章认为,日本的公众意见也正再向右转和民族主义情绪更加强烈。安倍不仅最近参拜了靖国神社,而且比他更右的一些政界人士还组成了新党,并推出自身的民族主义立场。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还表示,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

作者说,这些都引起了北京方面的不安,他同时也对中国官员就日本右翼军国主义的崛起表示关注的态度感到震惊。“他们指责日本政府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划分世界格局重要部分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宣言。”

作者认为,应该对中国的危言耸听保持警惕。“中国一名部长前些年告诉我说,不要忘记1930年代,但是今天的日本与当年军方主导的社会已经大不相同。虽然有些政治人物说要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允许日本有权行使自卫权力,但是军方还是被文人政府牢牢控制着。”

文章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变得更加强大,而是可能变得更加软弱和内向。“问题是日本是否愿意继续成为一个大国,还是满足于降格成二流国家的地位。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面临的问题包括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200%,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等。”

“如果这意谓着日本转而关注内部问题,成为被动的民粹主义者主导的民族主义国家而不再在世界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日本以及世界都将蒙受损失。日本现在是联合国和其他多边国际机构第二大赞助国、是海外发展项目的重要资金提供国家,这个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的消费份额是中国的两倍。”

作者说,日本政治在过去20年显示低增长,这已经引起了财政问题和年青人中间的狭隘态度。自2000年以来,美国大学的日本本科学生入学率下跌超过50%。日本的政治体制虽然民主但并非稳定。

“许多年青一代的日本领导人也希望改变这种格局。一些日本国会中的年青议员说,希望政治上向右转能在政治党派间达成一种调整,最后促使首相的任期更长久,政府更有效。”

“如果温和的民族主义得以控制产生政治上的改革,而选举又能促成这种调整,这样的结果将是日本的福音。不过,眼下的危险是,民族主义情绪所引发的民粹主义立场,虽然在日本国内赢得选票,但是却让邻国产生敌对情绪。”

《金融时报》刊登的这一文章认为,实际上中国也在面临民族主义抬头的问题,中共不是依托选举来获得执政合法性,而是依赖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族主义情绪相结合。

文章最后警告说,中国和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将互相为对方提供食粮,而且创造出的气氛很难再维持这一地区乃至世界都曾受益的繁荣昌盛。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