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的宗旨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反对泄露、篡改、损毁、转卖个人信息,并要求网络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后台实名,前台可以继续匿名发言。这一决定为当下受争议的网络实名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执行规定,也引发民众对网络实名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讨论。为了解中国民众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于12月29日至30日在全国7座城市普通居民中开展了民意调查。调查发现,91%的受访者支持决定,其中81.8%的人表示,支持的最主要原因是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各种个人权利。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此次调查对象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沈阳等7座城市18岁以上的普通民众。调查采用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所有样本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内容包括,民众对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的支持率,以及对网络实名制的利弊认知。截至12月30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123份。调查结果如下:

当问及您是否支持《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91.0%的被访者对这一决定表示支持,9.0%的人对这一决定表示反对。总体来看,女性被访者中,支持决定的比例略高于男性;年龄越大的人对决定支持的比例越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组受访者对决定反对的比例最高;每天平均上网时间越长的人,反对决定的比例越高。

就此,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网络实名制立法对网络言论自由有所限制,相对制止了一些不负责的人的自由。我们现在不仅需要言论自由,更需要个人对自己的言论有所担当,而匿名发言不担负道德责任。周宁认为,学历越高的人越看重言论自由,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支持决定可以理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网络要想健康发展就需要法制,法制下的自由是真自由,丛林中的自由是假自由。网络同样不能成为法制的空白。

对支持决定的被访者进一步调查显示,81.8%的人表示支持的最主要原因是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各种个人权利;其次是有利于提高网络诚信,促进网络交易发展,占56.1%;接下来分别有50.7%和48.2%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支持这一立法的原因是有利于杜绝网络上不负责任的言论和有利于打击网上谣言;1.5%的受访者提出了其他支持的原因,例如让网络更清洁,不要让谎言在网络上传播等。此外,1.7%的人表示说不清。

在对反对决定的被访者进一步追问后发现,他们反对的最主要原因是可能导致更多的个人信息泄露,占71.6%;其次是后台实名后,网络反腐会遭到打击报复,占54.9%;接下来各有50.0%和47.1%的被访者表示,他们反对的最主要原因是可能影响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和担心网络服务商干涉网民意见表达;3.9%的被访者表示了其他的反对意见,例如影响言论自由;3.9%的被访者表示说不清。

对于上述结果,金灿荣表示,后台实名让网民心理有所约束,参与其中的顾忌增多。我认为,喜欢表达的人天生喜欢表达,他们可能短暂停个把星期,之后还会发表言论。要想避免打击报复就要求执法者提高执行质量。对于网络服务商干预网民意见,我认为这需要一个磨合过程,网络服务商担心触碰底线,往往过犹不及,经过一段时间会有所改善。周宁则认为,决定对于网络反腐有作用。如今,网络有暴民民主特征,有些人随意诬陷他人,围观者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借助网络造谣给人造成伤害,这种情况不少。我认为能控制网络言论是一件好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伟3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九成受访者支持决定,说明民众对网络重要性和网络管理的认识统一性有所提高。该决定对网络上可能出现不利于网络健康发展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正常网络使用者不会觉得决定出台影响其对网络的正常良性使用,而是认为可以保护网民的个人权益。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