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莫言7号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演讲会上,给听众们讲了很多故事:有他母亲的故事,他童年的故事,还有传说中的故事;他谈到了对他的文学生涯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和事件,也谈到他作为作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图片:中国作家莫言7号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演讲会上。(法新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演讲会是得奖作家向世界介绍自己的最佳机会,也是世界认识得奖者的最佳场合。

莫言演讲的题目是《讲故事的人》。在大约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他给两百多位在场听众们讲了很多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他先从1994年去世的母亲讲起。他母亲是个善良、勤劳、诚实的农村妇女。他说有一次在集市上卖白菜,他自己有意无意间多收了人家一毛钱。回家后,母亲正在少有地哭泣。但是母亲并没有责备他,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脸了。

从爱听说书到自己编故事

莫言接着说到他与文学结缘的起点。他爱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讲故事,回来后就跟母亲复述听来的故事。

“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

受到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影响

莫言说他从此开始对故事和写作赶上兴趣。20多年在农村的经历,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的灵感。1984年,他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从小说《秋水》开始,高密县东北乡便成为他的小说“安身立命的场所”。

他说,创造这个东北乡,他受到了两位作家的影响。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孩子:全部小说的灵魂

接着,莫言讲到他所有的小说创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人物。

“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

政治与文学的关系:文学应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些人对他有很多的批评。如同在6号的记者会上一样,他再次表示,人们批评的是与他没有关系的另一个莫言。他敦促批评他的人看看他的作品。

莫言还谈到他在小说创造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与政治分不开干系。

“我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学,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

当众人哭时,应允许有人不哭

在他演讲的最后,莫言又继续讲了三个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说他在1960年代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他们去参观了一个忆苦思甜的展览。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都哭了。他自己也跟着哭了。他还看到有几个同学把唾沫摸到脸上冒充泪水。

“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莫言最后说,他获奖之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他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他说在今后的岁月里,他将继续讲他的故事。

m1207-lhp.JPG

图片:12月7号晚上,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的演讲结束后现场。(RFA记者申铧摄)

出席演讲会的200多名听众中,有瑞典文学院专门挑选诺贝尔文学奖的委员会的所有成员,还有瑞典各界名流以及当地华人。8号和9号莫言一行将参加一些当地华人为他举办的欢迎庆祝会,星期天晚上是诺贝尔音乐会。10号将是这次诺贝尔周的高潮——颁奖典礼以及晚宴。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申铧发自斯德哥尔摩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