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别的企业的职工都会被吸引过来,远远超过本企业的容纳能力。特别是职工在改革初期,农村有几乎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在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涨工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低工资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也改变不了。改革中巨大的财富创造分给了企业家,农民工和消费者(国内的和国外的)。分配的规则是由市场决定。但是这种分配能说是公平的吗?如果说不公平,那又如何改变它呢?回到计划经济显然不是办法,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的确比较公平,但是生产效率极低,结果是全国都受穷,对谁也没好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可是分配就是那么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有办法缓解这一矛盾。比如增加企业家的所得税,用于公共福利,如上学,看病。农民应该和城里人一样享受社会福利保障。更应该秉公执法,保护进城打工者的权益,比如拖欠工资要惩治,加班加点必须按加班标准付酬,工作场地要安全卫生等等。但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恰恰不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为他们维权,而往往是欺侮弱者。这些弱势群体被欺侮,不得不上访求上级政府来主持正义。可是政府对待上访者又恰恰是驱赶,遣返,甚至拘捕,殴打。政府这样对待在改革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实在太没有道理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这一矛盾是最普遍,因而也是最应该立刻给予解决的。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资本家剥削了工人,所以工人的待遇那么低。从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资本家发善心是没用的。问题在制度上。马克思也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公有制的理想。但是他没想到公有制的毛病更大。二战以后全世界有几十个国家尝试了这种制度,基本上都失败了。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了。最近的例子是古巴,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公有制,受够了贫困的痛苦,现在开始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缺点,公有制的计划经济更不如它。人类社会不存在没有缺点的经济制度,只有更好一些的制度和更坏的制度。比较起来还是私有制的市场制度较好,因为它能做大蛋糕,扩大分配的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分配的公平性。这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经验所证明了的。所以我们应对现在这种分配不公的对策不是回复到计划经济去,而是限制市场经济的这种毛病。限制的主要方法是政府要严格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最近一两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悄悄地起了变化,许多地方发生了用工荒的现象,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开始上涨。这也是市场的力量在起作用,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涨工资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国的人口构成所决定的。中国在很快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力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工资自然要上涨。这对企业也是一个压力,要求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用更好的技术,不再拼资源,拼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要求工人们提高自己的技术文化水平,能胜任更复杂的工艺要求。也正是我国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所要求,也是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必要径路。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

    苏洪涛的书,题目是了不起的中国人。他不但提到了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也提到了中国的企业家。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家也是了不起的。与别的国家相比,他们的经营环境充满着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人身和财产没有严格保护,但是他们成功地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工人提供劳动。但是劳动用于什么地方,生产什么产品,销往何处,定什么价格,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家组合劳动,资本,市场,技术,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这部分工作不是工人做的,是企业家做的。改革前,工人同样劳动,但是财富的生产非常有限。原因就是没有企业家在组合要素中的作用。在中国的转型期中多数企业家获得了他们的报酬。不像工人因为劳动力供过于求,不得不忍受很低的工资报酬。相对而言,中国的企业家是稀缺的,他们能够得到因稀缺而造成的额外收入。现在连外国的企业家都赶来中国赚钱。因为中国的市场中企业家供不应求。

劳动者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 –介绍苏洪涛的书《了不起的中国人》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苏洪涛在2009年9月份的时候来我家,跟我说了要写一本书,讨论中国改革中劳动者的作用。最初我是有些反对,因为初听上去这像是一本流行的民族主义方面的书。但是,听他认真解释之后,我就释怀了。他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同的。中国经济的成功有许多因素,大家都谈过了。但是中国人的勤劳却很少有人提到过。其实这一点极其关键。如果我们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或者比较有儒家传统的人和其他的人,这个特点就很明显。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高,听话,能吃苦耐劳。这些特点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中国人对很薄的利润也会不辞辛苦地追求。最典型的是温州人和四川人。改革初期,浙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弹棉花,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到处都有浙江人的踪迹。弹棉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远去万里之外,追求一点点利润。改革后,温州人跑遍世界各国,在十分困难而且危险的环境下求生存。四川人不怕吃苦。重庆的棒棒队,一个瘦小个子能挑一百五十斤,能爬很陡的坡。看了非常让人感动。这种精神是世界上少有的。这种传统可能和生活环境的艰难有关。这两个省都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稀缺的省。总起来看,和别的国家比,中国就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地方。这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城市里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全国修了五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几千公里的地下铁,挖了约三百亿吨煤(为此死了十几万矿工),还在出口加工业的流水线上为中国挣得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样的成绩是靠什么人做成的?当然,首先就是两亿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拿着非常微薄的工资,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常常被侵犯,但是他们很少发出抱怨。只有工资被拖欠时才会向社会控诉,而且只能用自杀来获取社会的同情。他们愿意忍受这样苛刻的待遇,是因为比起改革以前,吃不饱饭,不许自由进城,困死在土地上的政策有了巨大改进。不但吃饱了肚皮还有一点工资可挣,所以并不觉得太苦,甚至还觉得生活大有改进。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情况,是别的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起了变化。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再是吃不饱肚皮的农民,越来越多的是八零后出生的人,他们没有挨饿的经验,绝大多数是起码有初中文化的学生,他们见过世面,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懂得自己的权益所在。再用过去的手段对付他们是非常脱离现实的。可是不管是企业,是政府还是用老办法应付,矛盾会越来越大。 巨大的贡献,微薄的报酬,显然是极不公平的。我们能不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呢?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很难的。因为工资水平基本上是由市场决定的。个别企业家发善心,给员工加工资    苏洪涛并没有用偏见的态度看事物。他提到中国人的许多毛病,如出口劣质产品到俄罗斯,非洲,甚至东南亚和欧洲。中国人不遵守公共秩序,不懂得尊重别人,只顾自己。做生意时行贿;同行中彼此使坏,恶性竞争;做事缺乏原则,只管赚钱。如果这些毛病不改,中国经济的一时辉煌,最后将会拖累自己,这样干下去是走不远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