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G_3855
圖:沈祖堯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家中如何處理剩食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作為一個福地,又貴為美食天堂,的確想吃什麼有什麼,但在「任飲任食」文化充斥著港人的飲食生活同時,又有多少人在反思一桌子的廚餘會何去何從?事實上,本港每天生產差不多三千八百噸的廚餘,而且有上升趨勢,遠超越日本、韓國等亞洲地區。這些廚餘不單是來自每戶家庭,更多的是來自超市、婚宴、公司/學校派對。近兩年香港的廚餘問題開始被重視,去年更有《剩食》一書出版,討論香港廚餘問題的成因以及可行的處理方法。而在12月22日,另一個關注廚餘的組織「豐剩」更趁著世界未末日在香港中文大學開了剩食派對,分享港人在聖誕或末日派對中的剩食,以行動響應環保的同時,提高社會對剩食的關注。

是次派對由一群關注本港剩食的年輕人自發組成的組織「豐剩」發起,以末日方舟為主題,希望透過仿效美國、巴黎等地的「5000人盛宴」(註一)來引起社會對剩食問題的關注,並藉以改變港人對剩食的觀念和想法,從而改善其飲食習慣。活動把收集回來的剩食翻熱,免費供予各參加者,更開設工作坊,教導參加者把剩果即場製成果醬、把麵包皮製成芝士吞拿魚麵包船;更有蛋糕工作坊和肥皂工作坊,鼓勵市民把廚餘循環再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是次活動猶如一個免費的嘉年華,令大家都在參與環保運動的同時亦樂在其中,彼此分享快樂。而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一盆又一盆的剩食都十分吸引,就如到會一樣令人垂涎三尺,難以想像它們都是由中學、公司或私人派對後所捐贈的剩食。雖然現場所見規模未及外國般大型,卻吸引了約百多個以大學生為主的年輕人,氣氛熱鬧,當中更有不少年輕人與父母一同到場支持,為宣揚環保、節約食物出一分力。

派對上除了有源源不絕食物,飲品外,更有分享會與音樂表演。《剩食》作者陳曉蕾、中大校長沈祖堯、和廚餘加工場負責人Hennry均在分享會中現身說法,一面強調是次活動意義重大之餘,更與現場觀眾分享把廚餘循環再造的心得。 在訪問中,沈祖堯校長更言有意在中大的各食堂推行低成本廚餘回收計劃,希望把環保意識推廣都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而音樂表演嘉賓亦陣容龐大,包括:人氣組合C All Star、獨立樂隊Pandora、Rednoon、Ninetynine Floor、街頭藝人Ivan、八十後歌手曹震豪等,而今次歌手們都是義務出席是次派對,為的只是希望借音樂來鼓勵港人珍惜食物。

根據豐剩的資料顯示,現時香港中小學每天可產生重達五個大貨櫃的廚餘,而每年超級市場亦會棄置等同2000架雙層巴士重量的廚餘,在棄置食物中,可供食用的食物佔三分一,足夠餵飽三個正常人一年,足見香港剩食問題的嚴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亦曾做多個調查,結果顯示如果能把世界的食物平均分配的話,每個人一年可得的食物及卡路里大概會比聯合國所定之標準還要高,只是食糧只集中於已發展地區,而且不斷被浪費。

事實上,香港雖有不少非牟利機構回收廚餘(如油尖旺食物銀行、香港有機資源再生中心、食德好等)、舉辦工作坊教育大眾減少浪費食物的重要性,卻鮮有把廚餘與市民分享;但發起人之一文萱則表示「許多人在把捐贈食物當成是種自我救贖,以為把食物捐給食物銀行便完成了負任,但其飲食習慣一天還沒改變,一天還是無法改變香港的剩食問題」。而這次的末日派對則把改善剩食問題成為一個運動,讓市民由被動的位置變成主動,一同分享廚餘。

能動員廣大市民捐贈食物,共享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參與一個關於剩食問題的活動,實在不簡單。 豐剩表示希望日後仍能以不同類型的活動鼓勵市民積極為環保出力。 能在參與一個環保運動中,為麵包上塗上剛製成的果醬,然後走到廣場上聽一首關於環保的歌——快樂是免費的。

註一:10月13日中午,「5000人盛宴」在巴黎市政廳前舉行。活動中把廚餘煮成咖喱,以呼籲各人節約食物,杜絕浪費。

果醬工作坊
圖:果醬工作坊中學員在以剩果製作果醬

party
圖:參加者在分享剩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