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香港很多西餐廳的侍者在上菜之後都會愉快地對你說一聲:「Bon Appetit」!這句法文大概已經成了全球通用語,從美國的連鎖扒房,到北京五星飯店的法國餐館,他們都不忘在你開動之前來上一句「Bon Appetit」。然而,當你去到法國,尤其是在真正最頂級的食肆,你會發現那些周到但不失尊嚴的侍者不一定喜歡這個說法。於是有些人便開始爭論。到底該不該使用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句子?它究竟禮不禮貌?甚麼場合該用,又甚麼場合不該用?

的確有人認為「Bon Appetit」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特別是在那種最正式的晚宴裏頭,主人致詞之後,女主人率先動手,大家根本一句話都用不着說,直接拿起刀叉往盤裏下就是了。又有人認為,今天即使在法國星級食肆都很常聽到的這句話,以前絕不會出現在自恃身份的餐館裏頭,因為它太過俗氣太過中產階級。

這可不只是個無聊細瑣的禮節爭論,因為它牽涉到人類飲食史上一個重大的轉變,那就是胃口的變化了。

約翰遜博士(Samuel Johnson)是英國史上最聞名的大文人之一,他編的字典簡直能夠當成書看,成了垂世典範。這個人也活得很有意思,所以大家都愛讀他的傳記。以前看他的生平行誼,印象最深的一個細節是他的吃相。他吃飯的時候心不二用,可以完全不顧同桌人的言語和感受,只是全神貫注地盯着自己眼前的盤子。而且他吃得又快又狠,直如猛虎下山,風捲殘雲,往往一眨眼的工夫就把自己那一份飯菜吃得渣也不剩。沒錯,那還真是名副其實地渣都不剩。比如說吃完龍蝦之後剩下的醬汁,他會把整盤拿起來直接淋在甜品布甸上面,攪在一塊兒囫圇吞嚥。

德國大哲叔本華也是一個有名的大胃王。德國人已經是出了名的能吃(不是會吃)他卻能讓鄰桌的同胞目瞪口呆,停下來看着他吃完一盤又一盤。他試過住手回應嚇儍了的同室食客:「女士,我吃飯的分量是你的兩倍以上,這說明我的大腦也比你發達兩倍以上」。

西方散文的奠基人蒙田也不弱,只不過這位法國人懂得自嘲。他很難為情自己的狼吞虎嚥,懺悔自己管不好自己的食慾,平日冷靜內省,一到吃飯的時候就一臉饞相,抑制不住地大吃大喝,也是置旁人如無物。

我一直把這些故事當成軼聞,好玩而已。只是西洋史讀得愈多,就愈覺得不對勁,因為史上實在有太多達官貴人都是這麼吃喝無度。有些國王能夠在打獵之前先用幾隻烤鴨,幾份燒牛肉,再加上兩瓶好酒填肚,這才坐上駿馬追逐獵物。又有些貴族荒淫成性,喜歡和情人邊吃邊幹,號稱從「桌上到床上」。吞掉幾打生蠔,居然還心有力回頭辦事;事後再接再厲,吃下一碟碟魚肉蔬果,又回到床上奮勇圖強。

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搞的?一個正常人怎麼可能吃得下這麼多東西?又怎麼可能脹着肚子拉弓打獵,全身運動?莫非我小時候看的那些卡通全是真的,維京人和海盜真的能夠人手一根超大肉骨頭,把它嚼到剩下一桿光棍?

對着這種人,你大概不必再祝他「好胃口」,對他親切地說句「Bon Appetit」了吧?不,恰恰相反,我懷疑「Bon Appetit」正是說給這些人聽的,是那個時代的遺留,是食量勝過食味的時代的文字化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