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力抗
北京市委宣傳部官員前晚至《新京報》施壓,員工原本一致反對屈服。翻攝網路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中共宣傳部門上周擅自刪改廣東《南方周末》周報的新年獻辭後,前晚又將黑手伸進北京《新京報》,要求該報轉載官媒《環球時報》周一刊出的社評。《新京報》面臨不刊登就解散的威脅下,昨天被迫補刊,該報社長戴自更口頭請辭。員工表示:「我們不願跪下,但膝蓋被砸碎,我們咬牙切齒,下跪一次。」



不服飆淚
《新京報》員工面臨「要嘛轉載,要嘛報社解散」的威脅,痛哭失聲。翻攝網路

《南周》刪稿事件爆發後,《環時》本周一發表社評,呼籲「希望所有喜歡《南方周末》的人配合風波的平息,別逼一份中國報紙扮演它無論如何也承擔不了的對抗角色」,並指「在今天的社會政治現實下,不可能存在這些人心中嚮往的那種自由媒體。」隔天,多家媒體奉命轉載這篇社評,但《新京報》拒絕跟進。



《新京報》昨被迫刊出《環球時報》社評後,社長戴自更據傳已口頭請辭。翻攝網路

北京宣傳部闖報社

《新京報》匿名記者告訴美國《華爾街日報》:「昨(周二)晚八點半左右,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嚴力強到我們報社,那時我們還沒意識到這是跟《環球時報》的社評有關。我們領導說,今天要快點簽版,爭取在12點半前簽完,遲到一分鐘,都有可能變成恥辱。」
原來內情是宣傳部要求隔天一定要登《環時》社評,「當時我們《新京報》主要領導的意見是不登,情況很劍拔弩張。聽說戴社長(戴自更)和王躍春總編都表示,如果登了,他們就辭職。」但宣傳部的人堅持,「不管發多大,哪怕只是一坨,也要發」,否則隔天別想出報。
《新京報》創辦人、現居住在香港的程益中昨對香港《蘋果》表示,「副部長很強硬地說,擺在你們面前是兩條路,一是轉載,二是就地解散(報社)封門。武警已經把守了印刷廠,你們若不轉載,報紙就不用印了。」程說,受到精神凌辱的記者編輯們痛不欲生,尤其年輕的女記者編輯,「當場哭聲一片。」另一名《新京報》記者說:「眼睜睜的看著它上版,眼睜睜的絕望。」



《新京報》將「《環球時報》就”南方周末事件”刊發社評」登在A20右下角。翻攝網路

編輯拒絕署名抗議

《新京報》社方最後迫於壓力屈服,但僅將這篇社評刊登在A20的「社會新聞」版面右下角,以新聞方式處理,版面下方的編輯署名欄空白,表達無言的抗議;而前天同樣未刊出《環時》社評的湖南《瀟湘晨報》,昨也在壓力下刊出社評,並在官方微博發文:「路途深邃,氣候嚴峻,冬日一片死氣沉沉。」
據悉,《新京報》不轉載《環時》評論原已獲北京市委宣傳部默許,但中宣部長劉奇葆下令《新京報》和《瀟湘晨報》必須刊登,且上報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劉批示「必須發」。北京市委不敢怠慢,才會有前晚的強硬舉措。
《新京報》昨雖讓步,但另發一篇「南方的粥」表達對《南周》的支持。文章指出,「今年是近幾十年最冷的一個冬天,環球同此涼熱……最難將息之夜,有什麼食物能送來一點溫暖的慰藉?最先想到的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粥,最好是南方的砂鍋粥。」


媒體不再當乖乖牌

政治大學東亞所所長寇健文教授指出,這次事件有星火燎原的味道,愈來愈多媒體不願意當乖乖牌,而黨裡面保守派已經講話,但新領導班子還沒表態,他們的立場才是關鍵。台、港、澳兩岸三地記者協會昨發聲明稿,譴責打壓新聞自由的宣傳部人員。

【報你知】《新京報》敢言 原《南周》姊妹報

《新京報》與《南方周末》原同屬廣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有「血緣」關係。2003年11月創辦之初,《新京報》由《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創辦。
《新京報》問世,打破了京城新聞長期沉悶局面,稟承了南方報業敢言作風,大膽揭露時弊,不時擦邊觸及當局底線,如報導河北定州暴力事件、哈爾濱水污染事件等。2008年7月,《新京報》刊登美聯社前駐京記者劉香成所拍的六四屠城舊照,轟動一時,被當局認定為是「嚴重政治事件」。 2011年,中央宣傳部以「不能跨地區辦報」為由,逼南方報業退出《新京報》,再將該報交北京市管理,變相緊縮管制。

《南周》風波蔓延事件簿

01/01:
廣東省委宣傳部下令《南周》總編,刪改《南周》新年特刊的獻辭
01/03:
特刊面世,刪改事件曝光輿論譁然
01/04:
《南周》工作人員連署聲明,要求省委宣傳部長庹震下台
01/05:
《南周》編輯部發聲明要求調查事件
01/06:
兩岸三地學者連署聲援《南周》;數十名記者編輯發聲明發動罷工
01/07:
逾千名民眾聚集南方集團門外聲援;眾多名人和藝人透過微博支持,國際媒體關注
01/08:
美國國務院表示關切;路透指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介入處理,以「各讓一步」方式解決
01/09:
事件擴及北京。聲援《南周》的北京《新京報》因抗命拒絕刊登《環球時報》抨擊《南周》的社評,社長憤而請辭;民眾到《新京報》門外聲援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蘋果》G+叫我穆瓜霞!! 你+1了沒?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