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以为 

“宣传”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宣,天子宣室也”,即帝王的宫殿。晋·陈寿撰《三国志》中有“起宣传辅言,告令将士”,“延熙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当时的宣传约等于现在的传达中央文件精神的传达,跟涵盖传播、鼓动、歌颂、理论研究、教育、媒体经营和监管、编造谣言、心理战术的大宣传截然不同。

两个宣传的错位,源自明治时期日本人对东西方文化的双重一知半解,以“宣传”二字翻译拉丁语propaganda,该词于上个世纪由留日学生带回中国。Propaganda系指罗马天主教廷的宣教工作,宣教总会是教廷核心部门之一。基督教会也有相同职能的部门,但是用词不同,也没有行政权力,相当于企业或者社团的公关部。

除了罗马教廷有propaganda之外,还有纳粹德国。1933年3月希特勒上台之后,在新政府中组建了“国民教育与宣传部”(Propagandaministerium),由戈培尔担任部长。在戈培尔和他的宣传部领导下,本来向公众传播新闻和舆论碰撞平台的德国新闻媒介,变成煽动种族仇恨、制造谬论、蛊惑战争的工具。二战前夕,德苏关系密切,受戈培尔启发,苏联效仿德国,也成立“鼓动宣传部”,负责意识形态宣传,斯大林指示说:“若理论与现实不符,则修改现实”。西方国家基于对纳粹德国和苏俄的敌视,完全不顾及罗马教廷的颜面,竟然如此定义propaganda:misleading publicity: deceptive or distorted information that is systematically spread(有系统地误导和传播欺骗性和被曲解的信息)。

苏联阵营尚未土崩瓦解的时候,蔑视西方国家的恶毒攻击,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决捍卫语言自主权,与罗马教廷一道,坚持使用propaganda不动摇。中国按照苏联模式打造的中央宣传部,英文译名开始也是Central Propaganda Department。冷战结束以后,苏联老大不在了,丁关根部长上任后就此专门请教金庸先生,本来丁关根很想用 Communications,无奈这个词被国务院交通部占用,只得改为Central Publicity Department。英语中publicity 这个词含有“广告”的意义,多用于企业,这倒是跟我国党政企一锅粥的特殊现状很符合,只可惜后来的领导没有完全领会丁关根同志改译名的良苦用心,继续把自己当成永不犯错的真理宣教部。如果中国影响力过大,外宣工作太得力,也许publicity的意思会变成propaganda一个样。

(本文改写自翟华博文)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