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一说武力传教,多半想起伊斯兰教,其实基督教武力传教的历史更悠久。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三大古代文明,在基督教尊为罗马国教之后几个世纪里,寺庙、塑像、典籍被悉数扫荡。阿拉伯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将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资源带回欧洲。基督教世界因为正教与公教分裂,以及教会官僚化和腐化,才变得相对宽容,于是有了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结果之一,是席卷伊比利亚半岛的“光复运动”,在驱逐伊斯兰势力的同时,天主教徒,尤其是西班牙的天主教徒身上,又再现了早期基督教的狂热和暴虐。基督教社会确立政教分离和宗教宽容原则,是很晚近的事情,放弃武力传教是政教分离的结果。开启大航海时代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于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最后胜利不久,1497年葡萄牙人就抵达印度,来到中国的大门口。他们带来的可不是科学、民主与自由贸易,他们仰慕东方的丰饶物产,却没有多少硬通货去交易,那时候墨西哥银矿还没有发现。他们远涉重洋而来,衣衫褴褛,跟深肤色土著通婚,被印度婆罗门和华人视为贱民。他们与后来的工业化之后的英国人完全两幅模样。自1405年首次“郑和下西洋”开始,明朝以马六甲为枢纽,建立了覆盖南海与印度洋的势力范围,印度洋沿岸遍布明朝的远洋基地,名曰“官厂”。马六甲本无国,1405年明成祖册封酋长拜里迷苏剌为国王,始建国。国王拜里迷苏剌三度访华,在明朝扶持之下,马六甲崛起为区域强国和贸易中心。那里正好是中国远洋船只等候风向转变的绝佳中转站。1433年之后虽然停止下西洋,但是官方的朝贡体系还在维持,民间海上商贸路线保持畅通。1510年1511年葡萄牙人仅以千人左右的武装,先后攻占印度半岛的果阿,马来半岛的马六甲,明朝的海洋版图自此退缩至南海。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立足,开始打量明朝。1514年葡萄牙船队首次抵达珠江口沿岸,广东右布政司吴延举颁布《藩舶进贡交易之法》,允许外国商船在广东上税、卖货,此后葡萄牙商船接踵而至。由于葡萄牙人在“屯门岛”安营扎寨,1521年发生广东水师驱逐葡萄牙人的“屯门海战”,屯门海战结束后,又在在新会发生茜草湾之役,均以葡人失败告终。从此葡萄牙人放弃了对华动武的念头,老老实实经商,1553年终于获得澳门居留权。挟征服美洲和菲律宾的余威,西班牙也瞄上明朝。西班牙人对商业基本不感兴趣,一心一意传教。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籍巴斯克族传教士沙勿略,巴斯克语是欧洲土著语言,与现代欧洲所有语言都不同语系。沙勿略1549年抵达日本,1552年抵达广东上川岛,患疟疾死在岛上,沙勿略凭借他的语言天赋在东亚地区播下了传教的种子。同年出世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三十年后来到澳门。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和罗明坚都是和平传教者,1584年西班牙籍耶稣会士桑切斯说“我和罗明建的意见完全相反,我以为劝化中国,只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借重武力。”他不是说说而已,两年前由于在广州刺探军情被明朝拘捕过,他自信对明朝的军事实力相当了解。1587年他拟定了详细入侵计划上呈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其中有云:“ 应当立即作出决定,使中国人防备不及……只消有一万至一万二千名西班牙、意大利或者其他国家的士兵已够……特别需要有一位手持王上和耶稣会总会涨手谕的先行官,使日本的耶稣会士们为之慑服,全力给与帮助……在适宜的时机,应让那些进入中国传教的耶稣会士露面,他们懂得当地的语言,可在军队和中国人间充当翻译。”该计划获得菲利普二世赏识,只因菲利普二世当时正倾全力打造无敌舰队,无暇顾及及此。待无敌舰队刚刚成型,又被英国人击溃,桑切斯的侵明计划才没有付诸实施。不过以武力作后盾在华传教一直是天主教的梦想,晚清的时候法国继承了西班牙的角色,中法战争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因传教而引起的。桑切斯的计划若实施会得手吗?恐怕很难,万历朝的军事指挥系统还是很有效。西班牙人的致命弱点是不重视商业,缺乏持续性,有点像游牧民族的特点,崛起快垮得也快。反而中国人的商业才能优胜于西方人,明末东亚海洋贸易实际上是被武装华商控制着。因为财雄势大,郑成功以一军阀的身份就能打败荷兰人,差点远征菲律宾。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