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本周发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到了将重新启动怒江水电基地的建设。2004年,温家宝总理曾一度叫停该项工程。如今项目悄然重启,又将释放怎样的信号呢?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政府在本周三(1月23日)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在2015年将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提升到2.9亿千瓦,年均增长5.7%。《规划》中特别指出,”要坚持水电开发与移民致富、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强流域水电规划,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有序启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水电基地建设”。

怒江水电开发计划,最初出台于2003年8月,计划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采用13级梯级开发方案。然而,由于担心生态破坏、以及工程移民问题,该计划遭到了众多专家的强烈反对。2004年,温家宝总理对此表态,称”在社会和环境影响得到认真讨论和科学认证之前,项目必须暂时搁置下来。2009年,温家宝再次表示,在充分了解大坝对生态和当地社区的影响之前,不能重新启动大坝的建设。”有关部门应广泛听取民意,深入研究,谨慎决定”。

环境影响、库区移民、地质安全

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以及水库移民问题。曾经多年跟踪怒江水电计划的环保人士姚谣向德国之声表示:”建设水电站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类影响,在我国之前建设水电站时已经出现过,我们不希望在怒江上重蹈覆辙,继续犯更多的错误。”

姚谣进一步表示,水电站建设必然导致大量移民,对这些人的生活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此前,有媒体认为,怒江水电资源是中国最具开发价值的水电资源,13级梯级开发,淹没耕地约7万亩,拆迁5万人,损失”非常少”。对此,姚谣指出,在怒江修建水电站,确实可能已经考虑到了该地区”整体上的淹没损失相对较少”:

“‘整体的损害最小’,这是集体主义的观点。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关注的是每个个体的生存权益。”

姚谣说,此前三峡库区移民造成了许多问题,比如不同气候下的农业生产习惯不同,移民短期内无从适应;以及迁入地原居民对外来群体的排斥,让水库移民成为弱势群体:”整体而言,水库移民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