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ndustry.epuber.com/2013/0109/9355.shtml

The Daily:华丽的生,悲壮的死

2013-01-09 12:10   来源出版人   作者任殿     


        


        刚刚过去的201212月太过残忍。

如果说《德国金融时报》、美国《新闻周刊》纸质版的停刊已经够让人沮丧的了,那么电子报《The Daily》的夭折就更让人揪心。从创立到死亡,《The Daily》这个默多克口中令人兴奋不已的杰作只存活了不到2周岁。20121215日,它发布了最后一期,就此消失在茫茫的数字海洋之中。

《新闻周刊》代表着旧的帝国,《The Daily》则代表着新的时代,遗憾的是,他们都宣告失败。《The Daily》背负了太多的希望,作为一个新世界的开拓者,它承载着传统媒体的转型梦想,全世界的媒体人都在关注着它。但结果证明,即便是身经百战的默多克,即便是全球最大的媒阀之一新闻集团,想要拥抱新媒体也绝非想象得那般简单。

传统纸媒悲歌四起,转型之路充满荆棘。

 

682期说再见

20121215日,在纽约曼哈顿区新闻集团的办公大楼内,一群年轻人合力完成最后一项工作:他们为《The Daily》制作了谢谢&再见的动态封面,并设计了一个可以手触滑动的时间轴,用来展示这份电子报所见证过的重大新闻事件。这或许是《The Daily》有史以来最炫的一期。

忙完了工作,他们又利用闲暇将翻唱版的《音乐之声》中的经典插曲再见,珍重传到了Twitter上,试图用幽默来表达不舍,但配发的那张90多名坚持到最后的员工的合照还是掩饰不住伤感。就这样,《The Daily》正式走向了终结。

不足两年时间,一共出版682期。

20111月,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给当时还健在的史蒂夫·乔布斯送了一份大礼:宣布新闻集团将斥巨资打造了一款基于苹果iPad平台的新媒体电子报纸——The Daily》,并寄望于它能使新闻采编业务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延续下去。

201123日,《The Daily》正式上线,通过苹果App Store独家出售,订价为每周99美分或每年39.99美元。

为了让《The Daily》看起来像一份报纸,新闻集团花重金雇用了来自《纽约客》、《福布斯》、《纽约邮报》等知名刊物的100多名员工,其中,豪华的设计团队曾让乔布斯大为赞赏。就这样,《The Daily》不仅成为第一家专为iPad服务的传媒机构,更在默多克带领下,开始向数字内容收费模式征战。

在当时,市场上还没有一款专为iPad平台而做的原创电子报。《The Daily》结合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兴起下人们新的阅读习惯,用人性化的设计和交互式的体验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进行整合,然后提供给读者。背靠苹果成熟的内容投送渠道和收费体系,又依托新闻集团强大的内容资源,《The Daily》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创立之初,《The Daily》获誉无数,被称赞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但好景不长,在20115月份举行的财报会议上,新闻集团公布,The Daily仅第一财季就亏损了1000万美元。随后,有研究机构发布数据显示,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转载的《The Daily》文章直线下滑。

后来情况越来越糟。到了20128月,为了维持生存,《The Daily》不得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裁员,将170人的团队一次性砍掉50人。整个社论编辑部门被裁掉,设计和生产部门也大幅裁员。此外《The Daily》的焦点内容也开始有所转变,开始注重原创报道、强化视觉感受,使用的图片、视频、信息乃至图标都有了变化。

美国大选前后,新闻集团的股东们已经再也忍受不了连续的亏损,他们用投票决定了《The Daily》的命运。最终,《The Daily》没能成为全球媒体的偶像,华丽地出生,悲壮地死去。

 

死因众说纷纭

The Daily》夭折,各种消息也铺天盖地而来,探究其失败原因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趁着这个机会,各大纸媒也对自己未来的命运展开一次集体思考。

福布斯网站的《The Daily的三个死因》一文认为,默多克的铺张浪费、苹果平台的短视以及成为《纽约邮报》的替死鬼是导致其失败的主因。

福布斯认为,请记者并不便宜,而《The Daily》一开始就请了100多人,这个规模是普通日报人力的三倍,当新闻集团需要剥离其出版资产时,持续亏损的The Daily成了第一个目标;《The Daily》是苹果iTunes商店里订阅收入最高的新闻产品,这个信息表明就算在iPad上成为第一,仍然很难赚到钱;此外,《The Daily》跟默多克1977年收购的《纽约邮报》共享一些DNA,偏好对于性、暴力以及八卦新闻的报道,关闭《The Daily》就成为新闻集团内部一些人想要干掉邮报的替代方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将《The Daily》之死归于四个失败:原创的失败,相对于《赫芬顿邮报》那样的聚合内容商而言,默多克未能充分动用旗下诸多媒体供稿;内容的失败,相对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品牌媒体,《The Daily》的内容并无真正的原创性;互动的失败,App作为媒体出口,缺乏链接又不能整合社交媒体;单一平台的失败,只走iPad一个通道。

不过,比起内部特殊因素,更多的人把《The Daily》的关张看作是传统纸媒转型、商业模式探索的一次失败。评论家们普遍认为,脱离线下经营,凭空搭建了一个线上的付费阅读媒体,是《The Daily空中楼台垮塌的重要原因。

The Daily》的第19位员工回忆称,《The Daily》以传统报纸方式在互联网上独立运作,这显然是个巨大的错误。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陈国权也表示,默多克高估了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价值。

其实,说《The Daily》完全照搬纸质报纸上网有失公允,但以一家报刊自己采编的内容为主的新闻模式确实受到了巨大挑战。在iPad平台上,有着大批的新闻聚合类应用,如FlipboardPulse,他们集选《华尔街日报》、BBCCNN、路透社等各大媒体的优质内容,并能在第一时间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推送给读者,笼络了大批用户。这些带有很强媒体化色彩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把《The Daily》逼上绝路。

 

转型长路漫漫

不上网等死,上网是找死,这是传统媒体多年来的自嘲语。《The Daily》的失败之所以让很多人无限感慨,也在于它某种意义上强化了这种预言。已经有人开始发问:《The Daily》的今天会是《新闻周刊》数字版的明天吗?

不过,《The Daily》夭折并不意味着传统纸媒数字化之路完全走不通,纸媒数字化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传统媒体需要在新的平台上重新认识读者的阅读习惯、受众群体的需求,并在产品运营、商业模式上有更多的探索。

好在,也有好消息。美国审计媒体联盟(Alliance
for Audited Media
,原发行审计局)不久前发布的第4次年度调查显示,在美国有87%的报刊出版商推出了iPad版,其中,有22%已经实现盈利。在接受调查的210家杂志、报纸和出版社中,有77%的出版商认为订阅收费和广告将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作为传统媒体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广告也将决定数字版报刊的生死存亡。

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尔街日报》的转型已经见到成效。在过去的一年中,该报日均发行量增加9.4%,达230万份。发行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网络版和手机版的推出,二者累计发行量比一年前增加了约25.7万份,远远超过了流失的约6万印刷版订户。

另一个先行者《纽约时报》也逐渐摆脱了转型初期的挣扎和痛苦,如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接纳付费的数字版内容。截止2012年底,《纽约时报》的数字版订户已经超过了53万,数字业务上的进展使得该报发行收入持续递增。巴克莱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到 2014年上半年,《纽约时报》的数字版订户数有望超越纸质版。

虽然《The Daily》失败了,不过几千万美金的损失对财大气粗的新闻集团来说算不上什么,默多克也不会就此终止对于数字阅读的探索。

纸媒,正在成为一座孤岛:它最后一代读者已步入中晚年,广告源快速萎缩,发行成本上涨。物种或产业濒临危机,令我们想起达尔文主义。纸媒面临的是如何完成读者的迁徙,将他们送达数码大陆的彼岸。前提是,纸媒与新媒体须相爱,打造一条新船。

——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的一席话道出了很多纸媒从业者的心声。转型长路漫漫,就让一切从相爱开始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