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葉七城
成龍一再暗示(卻始終不肯作實)《十二生肖》是他的「最後一部」純動作電影,如果屬實,也不失為一次完美的告別。《十二生肖》的動作場面設計是成龍近年最好看的,包含了他過去作品中呈現過的類型,加上片末他的深情旁白,大有檢視自己的況味,好像真的是他最後一部動作片。其實,成龍應該退休,至少轉型拍其他類型的電影,年過半百,一個人不可能一世做動作英雄。

近日成龍批評香港是「遊行之都」,應加以規管,引來一些抨擊,對《十二生肖》的票房應該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不喜歡成龍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入場,而且,在香港,成龍再不是七、八十年代的票房天之驕子,他的作品已很少有年輕的觀眾接班。成龍也了解這情況,對於香港這片生於斯的地方,已經不是他的焦點所在,內地才是他的主要市場。

《十二生肖》的編劇是唐季禮、陳勳奇及鄧景生,再加上成龍自己,徹底回到成龍最火紅的「嘉禾電影」年代,本片的劇情純粹為配合動作場面而建立,非常多犯駁處,人物性格也前後不統一,所以還是不要深究。

開始時,成龍飾演的高科技盜賊JC,闖入在東歐國家軍營(但不知偷什麼),當年成龍立志要突破香港拍片模式、要國際化,所以要到歐洲取景及多用外國演員,對白要多說英語,那是《龍兄虎弟》及《東方禿鷹》式的情意結。十多分鐘的長度,成龍以人肉滑輪裝置擺脫敵人追捕的動作場面,基本上和全片故事沒有關連,旨在讓遲到的觀眾不會錯過主要情節,而準時入場的觀眾又有東西打發時間,這種結構是八十年代香港電影常見的。

中段森林發現古船遺蹟,及遇上海盜(其中一個是說泰語的盧惠光!),這種蠻荒歷險式情節,令人想起《我是誰》及《飛鷹計劃》。

在瓦努瓦圖火山上空的降落傘爭奪龍首銅像,是《神話》陵墓內無重狀態打鬥的變奏,更不用說,整部《十二生肖》關於清朝時外國軍隊強搶我國文物的怨憤,也最先見於《神話》。成龍最大的缺點是喜歡說教,片中的「強國論」及最後不要命地搶回龍首的向祖國示好行為,真的不敢恭維。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