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蔚

描述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前半生的傳記《口中之心:蔡衍明兩岸旺旺崛起》12月 1日在台灣上架。11月30日,中天電視台早上 6點一開播就有備而來:一條足足 4分鐘的新聞。旺旺中時集團旗下的所有媒體:《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和中視,也開足音量,口徑一致地「為閱聽大眾服務」,深怕錯過了「先睹為快」的機會。

這樣「指東打東,指西打西」的風格,從蔡衍明入主中時集團以來,台灣媒體圈早已見怪不怪。唯一讓人鬆口氣的,是這場大兵團作戰「只是」宣傳自家老闆的傳記,而不是又有誰得罪了蔡衍明。

《口中之心》上市的時機,令得它新聞性十足。因為蔡衍明剛剛才聯合四位財團老闆,買下了台灣壹傳媒集團。而訴求反中共介入台灣媒體、反壟斷的學生和社運力量持續集結、示威遊行,對立緊繃的情勢至今未解。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口中之心》以一種「撥亂反正」姿態橫空出世,訴求「還蔡衍明本來面目」。作者張殿文說,這本書是以自己的觀察,「呈現給不了解他(蔡衍明)的台灣人,以及他始終最愛的這一片土地。」

從坦克和槍聲中預見思想開放

《口中之心》的內容分成三部分:蔡衍明的家族故事、旺旺集團在中國的發展,以及蔡衍明轉進媒體業的體驗。第二部分分量最多,作者用蔡衍明的親身說法,留下了重要的一手史料,是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

蔡衍明於 1992年正式和湖南華湘集團簽約,在望城縣成立旺旺食品在大陸的第一家工廠。當時六四鎮壓剛結束,共產黨面對西方世界一片抵制,亟需借助台商的資金維持經濟和統治權力不墜。

一大批台商搶進中國,蔡衍明正是其中之一。台資補起了西方資本撤出留下的空檔,獲得的回報是用不完的廉價勞力、享不盡的優惠,以及任何狀況都能「特事特辦」。

蔡衍明的經歷替中國當代這段最重要的歷史留下了紋理清晰的片段。儘管這段歷史,讓部分海內外民運人士至今仍對這批台商極其仇視。王丹曾說:「他們吃的是人血饅頭。」

然而蔡衍明的口述,珍貴卻不全面。舉例來說,在中國經營事業,官員尋租腐敗是家常便飯。蔡衍明可以把生意做遍全中國,卻在傳記裏完全沒有提及這個在中國經商必定出現的問題。似乎在中國開工廠做生意,就和任何一個先進國家一樣自然而然。但只要對中國有一絲了解的人都知道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在有意無意之間向主旋律靠攏,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口中之心》對六四民運的詮釋:

「蔡衍明卻從這個(擋戰車)畫面嗅出了『商機』。蔡衍明認為,從戰車駕駛的反應可以得知,中共軍隊並沒有毫無人性地一路輾過,所以真實場面也許不如外界報道那麼失控,難以收拾。

再者,一個老百姓敢到天安門對抗戰車,可見得人民的想法已經日益開放……這也就成了旺旺加速西進的好時機。」

這一段談話,和蔡衍明接受華盛頓郵報記者採訪時,對六四的說法很類似。但在作者有限的閱讀經驗裏,這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在學生遭到解放軍以坦克車、機槍鎮壓、射殺的殘暴行動中,看到中國未來仍然會走向改革開放。不要說六四當時,直到鄧小平南巡之前,這恐怕是連江澤民都不敢想像的未來。

在坦克車的履帶前體會到槍桿子的不忍之心,從學生上街反腐敗領悟出經濟開放後的豐饒果實。蔡衍明當時是不是真的這樣想,外界無從得知。但這套邏輯箇中的「洞見」,實在讓人很難參透。

湖南工廠 vs台北報館

閱讀蔡衍明在中國的創業經驗,另一個可能更具現實意義的體會,是能夠了解何以蔡衍明入主後的中時集團,會是今天這個面目。

蔡衍明的管理風格,從 1992年在湖南建廠之初,一以貫之到今天:

「湖南廠每天早晨都要做旺旺操……員工集合時除了要排隊,集合和解散過程中要相互問好、行禮……做完晨操後,每個單位合唱一首三到五分鐘的歌曲,而且每名員工都要會唱。」

這一套似乎被蔡衍明奉為成功方程式的管理模式,成形的背景是 1990年代,中國的二、三線地區。當時地人民的生活習慣、教育水準和現代化的意識,拿到 21世紀的中國都已經格格不入,更何況套在早已解除戒嚴的台灣,而且是最崇尚自由意識的傳媒業。

1990年代湖南的工廠和 2010年台北的報館,用南轅北轍都不足以形容的巨大差距,如何可以安放在同一套管理制度底下?而蔡衍明也真的就這麼做了。對於這個巨大的疑問,《口中之心》沒有代讀者向蔡衍明提出來。反而是在全書的「序曲」中引述了中時前總編輯夏珍舉的例子。她說,自己當總編輯時主導過一次改版,把國際新聞移前,蔡衍明全無干涉。反而是「過去老先生(余紀忠)在的時候,最喜歡找大家一起來開改版會議了。」

接着,夏珍這樣宣稱:「一直到今天,四大報中最多元、最能包容異見、最沒有意識型態包袱的,就是我們中時。」但《口中之心》的作者同樣沒有問夏珍:為什麼台灣崇尚自由主義、多元價值的學者,在過去一、兩年間的各次反旺中運動中,整批整批地離開了中時論壇?

「旺旺集團的經營理念:緣、自信、大團結。公司訓:一、確實認識自己;二,切實反省自己;三、隨時提醒自己……」

蔡衍明買下中時集團後,規定新進員工都要受「職前訓練」,內容包括社訓、創社精神等等,除了口號外,當然背後還有一番微言大義。

獨裁之下豢養媒體巨獸

在某期職前訓練的課堂上,一個受聘到英文部門工作的外藉員工聽着課,突然回頭對着另一名學員,嘴裏吐出一句:「 Communists ! 」

蔡衍明和他的企業集團,當然不是嚴格意義下的共產黨。但蔡衍明統御集團的專斷、霸氣及高度崇尚形式主義的風格,加上使用旗下傳媒打擊對手毫不手軟,手握第四權,不知節制為何物的風格,比起極權體制下的獨裁者,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中嘉併購案時,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委員質疑可能形成產業垂直壟斷,中時報系就買廣告,舉刊登三位委員的照片,要他們出面道歉;

中研院教授黃國昌發起反媒體巨獸運動,他亂扔菸頭的照片就上了《中國時報》,並且被影射「花錢買人來抗議」;

參與學運不遺餘力的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在臉書上轉貼了一張照片,質疑「花錢買人來抗議」的,可能旺中集團自己的高幹,結果陳為廷遭到控告;

蔡衍明併購壹傳媒時,聯合報顯著處理了平面媒體市場可能遭到水平壟斷的意見。中時集團的回應的方式,是連續兩天對《聯合報》「起底」,批評它在中國享受特權,並向中國政府出售有償新聞。但諷刺的是,台灣監察院的調查顯示,《聯合報》刊出的有償新聞,至少有一部分來自旺旺中時集團的轉包。

這些爭議事件,大半都發生在《口中之心》還在寫作時。但作者的處理方式是告訴大家,「蔡衍明從手機上看着幕僚錄下的影像,淡淡地說:『如果當時我在台灣,一定會拿起麥克風和一張椅子,親自出面和學生溝通。』」

《口中之心》的序言最後,香港媒體人邱立本以問句方式期許蔡衍明:「他會成為另一位普立茲嗎?他的媒體品質,會躍升至《紐約時報》的地位嗎?」

對照旺旺中時集團的作風,作者的答案是:蔡衍明領導下的旺中集團,完完全全看不出有任何與邱立本的良善期許同向而行的可能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