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戲,我是座上的觀眾(買票),完場時演員如常逐一謝幕,然後是導演和監製。接著是導演說了一句:「台前幕後既兄弟們,我就唔多謝你地啦,你地自己知啦!」聽了這個,我也不怎麼樣,以為只是導演的豪情壯語。但再過了一陣,監製說:「阻大家一啲時間,呢個戲得到好多人幫助…」,接著是逐一讀出了贊助商的名單。

聽到這裡,可以看到一種不平衡,對贊助商的明顯重視,而對工作人員的忽視也突出了。

我到該劇的 Facebook 留言,算是投訴。本以為會收到如「謝謝你的意見」之類的公式回應,誰知導演卻不客地回話了。內容就不詳述,他的要點有三:

i. 他只是客席導演,並不是團隊的一份子,他所說的話跟團隊說的話是分開計算的
ii. 不謝幕後人員是他的決定,因為場刋內已有他們的名子,他覺得不需要
iii. 他說我只是個行外人,不懂劇場的運作,故不要批評

這樣的回應,觸發了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我的論點有三:

i. 如果單單是沒有特別去鳴謝工作人員,那也算是可以接受的做法,可以算是簡約主義的謝幕方式。但現在強調了不對演員作鳴謝,同時又特意要佔用觀眾的時間,對贊助商做鳴謝。這造成了一高一低的不平等狀況,才是問題的特徵要所在。
ii. 就算只是一個劇,一個製作,在一起為這個製作努力去完成它的,就是同一個團隊,沒有分誰是團裡人,誰是外聘的。這個製作的成功,是由整個團隊分享。這個製作出了任何問題,也是裡整個團隊來承擔。
iii. 謝幕的時候,有人說了A,有人又說了B,彼此出現不協調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解決這些問題有賴團隊裡的人能不分高低,互相提點,但這次有沒有呢?團裡的幕後人員有沒有這個意識?如果連觀眾的提點都得不到尊重,那麼團裡的低階人員還有沒有發聲的餘地呢?

(待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