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由纳税人或慈善机构资助的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向出版社打响殊死之战。有些出版社开始接受有限的开放。但对国家或慈善机构资助的研究实施更强有力的强制措施以开放获取资源将会鞭策这些期刊出版社们做得更好。学术期刊的目标在于让最好的研究能垂手可得。许多学术期刊却反其道而行之。学术出版业打破常规,迎接变革势在必行。”

出版业对学术期刊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在于,学术期刊就像拿到了印钞许可证,财源亨通,在传媒业界实属罕见。大学图书馆每年订阅化学杂志《四面体》(Tetrahedron)需花上20,269美元;一年期《数学科学杂志》(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需要花掉20,100美元。2011年,学术期刊出版界巨头爱思唯尔出版社(Elsevier)年收入为21亿英镑,利润高达7.68亿美元(12亿美元)。这么高的利润率(从2010年的36% 上升至37%)情有可原,因为此学术期刊的内容大部分由研究者免费提供,且专家学者对论文的同行互评也常是无报酬的志愿行为。这些期刊转而售给那些正是为其提供免费内容和无报酬劳动的大学。对于公共资助的研究来说,所造成的后果便是那些负责撰写论文的学者和纳税人不得不花钱阅读这些内容。这不仅有悖常理且阻碍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出版社坚持认为有必要收取高价订阅费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并支付管理同行专家评估过程、期刊编辑和发行的费用。他们声称,高额利润证明了他们对出版社经营有方。无疑,出版一份期刊的成本并非为零。但互联网的兴起意味着成本应有所下降而非上涨。在过去十年中,许多线上期刊和文库的经营举步维艰,勉强糊口。有些线上期刊和文库是由一些不满学术出版社发行作品行为的学者创办的。(自2012年1月,9500名研究人员联名抵制爱思唯尔)。在一些情况下,现有期刊的整个编辑部成员集体辞职而开办新的提供更低价且更放宽限制使用的出版公司。

但这却很难撼动市场上现有期刊出版社的地位。研究人员希望自己的论文出现在极富盛名的期刊上以便推进其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文章,故这些期刊仍是其研究领域中的必读文献并有很强的定价权。该怎么解决此类问题呢?

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既可扩大公众获取公共资助研究的渠道而且为新创期刊的发行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那些资助学术研究的政府单位应要求他们将研究结果免费向公众公开使用。赞助学术研究的慈善机构也应效仿政府行为。若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办法,不仅将扩大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力度而且加强“开放获取”期刊的管理,因为这便使得许多研究者将无法在封闭型的出版社发表论文。

要么发表,要么出局

现仍出现一些令人鼓舞的迹象。英国政府计划强制执行开放国家赞助的研究。医疗慈善机构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 每年向研究领域投入6亿英镑(9.5亿美元)的资金。该机构现已要求其资助的研究论文在发表六个月内免费向公众提供,但履约率仅达到55%。该慈善组织说,将对那些在限制访问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学家采取“强硬”的措施,例如,通过扣发其未来补助津贴。而且该机构将开始创办自己的对外公开发行的期刊。 在美国,最近攻击现行规定的企图未能得逞。这一规定要求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赞助的所有研究在网上必须能获取得到。这真是个好消息,但是,现应将同样的要求延伸至所有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领域中。

开放获取由纳税人或慈善机构资助的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向出版社打响殊死之战。有些出版社开始接受有限的开放,如让学者们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已出版的论文或对付费门槛提供时间限制。但对国家或慈善机构资助的研究实施更强有力的强制措施以开放获取资源将会鞭策这些期刊出版社们做得更好。学术期刊的目标在于让最好的研究能唾手可得。许多学术期刊却反其道而行之。学术出版业打破常规,迎接变革势在必行。

 

(英文版原文刊载于《经济学人》。本文译者:Shierzou。文章来源:译言网。原文链接: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71978/266226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