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中心
更新時間 2013年2月1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24
習近平2013年2月8日

習近平強調建設「中國夢」,但外界對其內容知之甚少。
中國人對新領導人習近平既有期待又有疑慮。這種期待來自於:一是中國需要變革;二是領導人的換屆提供了變革的可能;三是習近平上任後的一些講話和工作風格上的變化使得人們相信他對社會的變革需求是了解的,是願意尊重民眾的變革願望的。客觀地看,這種期待與其說是對習近平個人的期待,不如說是對變革本身的渴望。
而廣泛存在的疑慮在於:習近平近來向外界發出的政治信號是矛盾的。他一方面表示要推動改革、反對腐敗,同時卻肯定與改革精神絕然對立的毛澤東時代,而且還誓言要維護產生腐敗的中國現行體制。人們看到的似乎並不是一個真正主張變革的領導人,而只不過是一個改變了行事風格、更擅長於政治公關的胡錦濤而已。
歷史常常證明,將一個國家變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一個新的領導人身上常常是民眾的一廂情願。社會上的改革力量必須以各種方式逼迫執政的精英集團及其領導人作出妥協,走向變革。
當然,如果新領導人能夠主動順應潮流,推動社會的變革,那的確是一種成本最低的社會發展模式。說到底,社會變化的成本最終還是由人民支付的,如果能夠實現和平的變革,人民是願意的。

形似之處

一個由舊體制產生的新領導人領導一個成本相對低廉的社會變革並非完全沒有可能。中國的西南鄰邦緬甸就是一個例子。
改革前夜的緬甸和現行的中國體制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兩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沒有自由選舉的集權制度;兩國的公民都沒有合法的政治權利;兩國政府都對政治上的反對派實行非法監禁和殘酷鎮壓;都沒有獨立的立法和司法系統;都有嚴格的新聞檢查制度;都對少數民族的正當要求採取高壓政策;而且兩國的官員們都十分腐敗 。
不僅兩個國家的制度相似,習近平和吳登盛的個人政治背景也非常相似。這兩個人都是舊制度精心培養的精英;而且他們的上台都離不開軍方和集權的政治強人的支持。吳登盛本人在當選總統之前是一位將軍,曾經擔任過軍事獨裁者丹瑞大將的參謀。習近平本人曾經在中央軍委工作,他與軍方的聯繫被認為是他能在最後一刻取代李克強成為第一號接班人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登盛

緬甸總統啟動一系列改革步驟,包括允許集會、釋放政治犯、放鬆對媒體管制等。
他們所面對的執政團隊和承接的負面歷史遺產都十分相似。吳登盛擔任總統之際,面對的是一個前軍事強人為他安排好的以現役和退役將軍為主的內閣;習近平也無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他的執政團隊。
在歷史遺產方面,習近平需要面對執政黨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對示威學生的屠殺,吳登盛則面對二零零七年對示威和尚的屠殺;還有大量被關押的政治反對派人物,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的昂山素姬和中國的劉曉波。

鄰國變遷

在如此複雜的政治格局中,在短短兩年的執政期間,吳登盛總統大膽推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革措施。他釋放了被軍政府監禁長達十五年的昂山素姬,並且親自邀請這位反對當領袖到家中作客,以此開啟了與反對黨的政治對話。 他還允許昂山素姬領導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合法註冊,並且修改法律,允許曾經的政治犯享有所有的政治權利。
與此同時,緬甸政府還批准了反對政府的抗議集會活動;逐漸開始放鬆出版審查和網絡審查,允許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的圖片出現在報紙的首頁。一些曾經被封鎖的國外網站已經解禁,其中包括「臉書」、「推特」、英國廣播公司(BBC)緬甸民主之聲和美國之音等 。
在執政黨和政府內部,吳登盛總統以實際行動反對政府官員的腐敗,並且果斷地邊緣化那些反對改革的保守派官員。尤其是去年進行的政府內閣改組,他更換了大約百分之三十的腐敗閣員。
這些行為對於積聚改革力量、增強社會民眾對變革的信心、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尤其是吸收緬甸所急需的外國投資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當然,緬甸的改革仍然在進行之中,而且在政治、經濟層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緬甸的政治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可逆的進程。最重要的是,這些政治改革不僅沒有帶來社會動蕩和經濟崩潰,而且在促進了經濟發展。
改革的兩年,緬甸的年均經濟增長達到了百分之六,既高於改革前的本國的增長速度,也高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同期的增長速度。緬甸正在為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個政治改革和經濟改革並進的典範。
無疑,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吳登盛總統非凡的政治技巧在他爭取各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大眾的支持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緬甸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的更為基本因素在於吳登盛總統的改革決心和人民對他改革的支持。
兩年前人們還認為他是軍事強人的傀儡,是既得利益者。現在人們普遍承認他是緬甸政治制度的和平轉型的領導者和經濟增長的推動者。
習近平上台已經有幾個月了,一個新領導人與民眾的「蜜月期」是十分短暫的。有人傳言,習近平心儀的治國模式是威權主義的新加坡。假如真實如此,那就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哀,也是中國人民的悲哀。
在我看來,習近平作為一個積重難返的大國領導人,與其師法一個只有五百萬人口的彈丸之地的李氏統治家族,不如師法既有順應歷史潮流的遠見卓識又有敢於承擔歷史責任的吳登盛先生。BBC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