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左翼报纸向人权斗士埃塞尔致意

法国著名的的人权活动家、外交家斯特凡-埃塞尔周三以95岁高龄在巴黎逝世,多份中左翼报纸头版均推出埃塞尔的大幅照片,浓墨重彩介绍评述他的一生,表达对这位法国抵抗战士、曾经经参与起草联合国人权宣言、始终致力于人权的老人致意。

《解放报》的标题是“公正”、法共《人道报》标题“愤怒”直接取自埃塞尔2010年出版的同名书籍。这本仅30多页的小册子在国际上影响广泛,成为近年来全球反金融霸权、反贫富不公社会运动的精神宣言。

《世界报》头版标题为“一个人权主义者去世”。《解放报》开辟整整32版特别版面,刊载各界名士对埃塞尔的回忆评述,一名巴黎大区议员Julien Bayou向总统奥朗德建议,将埃塞尔遗体请入巴黎先贤寺。由作家 让.米歇尔.埃尔维执笔的埃塞尔传缩写版登上《解放报》整整7个版面。

北京面对朝鲜进退两难

《世界报》观点版刊载一篇该报驻北京特约记者贝特罗莱第的述评,分析朝鲜2月12日举行的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不仅仅是对联合国安理会1月22日决议的肆意挑战,同时也再次凸现了中国在对待朝鲜这个惹事生非伙伴邻国的为难处境,传递出对朝鲜一种深深的矛盾感情。作者认为这种状况与中国自身正在由一个后极权主义体制向复合型国家转化有关,意识形态的逐渐淡化,中国在此议题产生出众多不同观点的对抗。

文章说,中国公众舆论普遍批评金正恩的冒险行为,首先是朝鲜此次核试正值中国春节假期,中国边境居民首次表达了他们的担心,网民评论直接把朝鲜这个一贯被视为“兄弟”的国家称为中国“现实的敌人”。在对朝鲜问题上,中共如同对处理其他议题一样,总是回避民间参与议论,但对网上如潮似涌般的各种批评讥讽似乎并未严禁。在试射前,甚至被视为民族主义倾向的《环球时报》也曾撰文表达强硬态度,陈朝鲜一意孤行应给予其教训。在朝鲜试射后,官方新华社的发稿突出强调的是中国对此的“失望”和“深切不安”。但《环球时报》随后的报道借引一名韩国专家的观点,质疑朝鲜试射行动是违背了对中国的一贯友好、对中国将朝鲜视作针对美国的战略缓冲区定位提出疑问。

报道说,在2009年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时,中国国内就已出现反思对朝政策、要求停止对朝鲜的胡作非为袒护买单的呼声, 一些学者和专家的提议与中共党内和军队内的改革派相呼应。在2012年发生中国渔民被朝鲜边防军扣押、及一家中国企业西洋集团投资朝鲜被骗等事件,更提高了这种革新派的声音,与保守派的分歧更加明显。中国毛派网站乌有之乡在朝鲜第三次核试射后曾表达祝贺,将之与1964年中国首次试爆原子弹相提并论。

在经济领域,朝鲜也似乎招惹了中国商人的众怒,与朝鲜生意难。除了少数中朝体制相关机构或者若干受惠于贪腐的所谓红色家族外,即使在与朝鲜接壤的延边地区,商家也大多转向与韩国做生意。

《世界报》评论说,中国对朝政策虽然有抗美援朝的历史维系,但这一因素日渐模糊。2009年朝鲜推出由中国主导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之后,中国就将朝核问题与对朝制裁议题脱钩,同时中国也积极促进朝鲜开放改革,包括2009年10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访朝意在实施这一外交思维,但目前看成效有限。这一困境毫无疑问反应出中国自身也面临的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声音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朝鲜一旦倒台是否不利于中国?

诺丁汉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曾锐生在《纽约时报》撰文就说,那种认为朝鲜政权瓦解对中国将是一场灾难的常规思维是一种错误看法。相反,出现这种情况时将可能促进原本并不发达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提升,同时,也会在客观上促使美国撤除保留在韩国的驻军。尽管如此,贝特罗莱第评论说,对于那些抵制出现变化的中国强硬毛派来说,大概身边出现一个民主的朝鲜比一个狭持核弹的朝鲜更具威胁。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