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体日前载文表示,基于中共的干部年轻化战略,干部层中 “60后”高官人数正在增加。

香港亲北京的《大公报》网站2月7日刊登的一篇有关中共官员年轻化的文章表示,中共干部中的“60后”高官群体给人的印象是:年轻、高学历、有实践经验和人文社科背景等。

文章说,最近结束的地方人大政协两会,“60后”省级官员就大幅扩容,“60后”省部级官员已达到8位,其中孙政才、胡春华两位更是晋升为政治局委员,进入中共的决策层和国家领导人行列。而从副省长来看,本届地方两会更是有71位“60后”履新,从而使“60后”副省长群体总人数达到了112人,其中女性“60后”副省长为14人。如果再加上上一届省委中有118位“60后”常委,中国“60后”省部级官员(包括副部级)总共可达200人。

文章说,60后官员首要的特点显然是年轻。其次是高知化。“60后”官员在改革开放年代长大,大部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期间进入正规高等院校学习,具有完整的教育经历。

第三是人文社科背景的多。与“知识化”相连的是,“60后”高官多数具有人文社科背景。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的领导干部群体崛起,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的趋势。

旅居美国的中国问题学者李洪宽则指出,中国“60后”官员大部分都缺乏道德标准,因此中国目前官员腐败非常严重:

“60后一般都是中层干部,局长、处长、县长、地市级干部,基本上是有实权的。贪污特别狠的、然后吃喝嫖赌都干的,包二奶也比较多。60后的干部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正当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正值文革的后期,基本上是毛的愚民主义盛行时期。不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还是西方基督教的价值观都被砸破了。而共产党的价值观恰恰是野蛮的,就是,拿公家的东西为我所用,道德上是没有问题的。国营的我就理直气壮的贪污。这恰恰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香港大公报网站的文章还认为,中共“60”官员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都履历完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60后”高官少有在某个职位上呆很长时间的,也很少在某个行业和领域为官并得到提拔重用。一般来说,他们都在多个岗位得到锻炼,有些岗位的行业跨度还非常大,并有着中央与地方的工作经历。这主要源于中共的干部交流机制。旅美学者谢选骏确认为,中国60后官员主要特征是比较实用主义,但缺乏原则和理想。因此,大环境如何,他们就如何表现:

“我觉得这些人的特点主要就是比较实用主义的。如果大环境是腐败的环境呢,那么他们就会非常腐败,因为他们没有原则和理想。如果大环境是不腐败的,他们也会顺着来。他们不像老一代共产党官员那样那么僵化。60后的,当然70后、80后,将来还有90后,他们都将是越来越实用主义的、见风转舵的、没有原则和没有理想的。这样的官员多了,那么中国将来的变数就更大了。”

香港大公报的文章最后说,中国官员中“60后”高官群体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中共的干部年轻化战略。在省区市党委换届中,中共明确要求省级党委班子中,50岁以下的要有3名,45岁左右的要有1名。在这个规定下,领导班子配备上既有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60岁左右的干部,也有50年代出生、和60年代出生的40多岁干部,形成老中青搭配的官员格局。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希望的采访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