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譚建宗(左)及江貴生(右)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的崩世代危機:青年勞工怎麼辦?」工作坊第一場已在二月二日舉行。當日的主題是「香港崩世代何去何從」,講者分別為職工盟培訓主任譚建宗及青年聯社江貴生。他們均探討青年勞工現時所面對的問題及背後成因,並提出建議。兩名講者亦邀請了三名就業青年作為嘉賓,與在場的參與者分享及交流意見。

九七後財富收入分配失衡
譚建宗一開始指出,香港勞工現今所面對的問題有三,一是工時長、工資低,二是物價上漲而薪金未見增加,三是地產霸權。研究香港崩世代問題需從香港核心問題即貧富懸殊著手,因為青年勞工面對的問題大程度上是來自貧富懸殊。他提出黃洪的一份研究,當中指出九七前貧富懸殊已相當嚴重,九七後情況更趨惡化;據統計處2011年數據,香港「人均」收入增加了48%,物價增加了22%,樓價增加了50%。按數字而言,香港人均收入升幅比通脹快,但事實上大部人卻覺得物價與樓價升幅更大。譚指出,背後原因是九七後財富收入分配比九七前更見不均,基層至中層人士的收入未有明顯和合理增長,財富只集中於一小撮人手中。

譚認為,香港青年勞工生活艱難與財富收入分配不均有莫大關係,因為他們現時正面對階級剝削問題。青年勞工大多屬於基層勞工,學歷不高,缺久經驗,議價能力較低,容易成為僱主的剝削對象。

青年認為只能逆來順受
綜觀而言,各界對青年問題的分析頗為消極。主流傳媒、社工及年長一輩多認為青少年就業意欲不強,好逸惡勞,好高騖遠,不願汲取經驗,欠缺耐性,經常轉工。而青年人則認為大多源於自身問題。他們覺得自己學歷低,經驗少,沒有晉升空間。譚所接觸的青少年部分考慮進修大專課程或學習專業技能,但只有少數人付諸行動。他們普遍認為只憑一己努力改善生活,但仍然沒有向上流動的機會。另外,青年人同時亦將部分青問題歸咎於社會,但譚卻指出他們對社會問題根源欠缺認識,例如以為最低工資引致通脹、樓價高乃因為咎於內地人炒高樓價。他們認同社會存在剝削問題,需要改變,但普遍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影響社會,即使認同政治及社運團體的理念,亦不認為他們能夠改變社會現狀,所以只能逆來順受。

譚認為,青少年未必能單靠自己改變現況。不少青年人希望透過職業培訓,學習專業技能,以增加工資,改善工作待遇,但譚認為情況正正相反。他指出,現時的僱主將培訓成本轉嫁至政府身上,不似昔日僱主由零開始培訓職員。僱主會要求僱員入職前需已報讀相關課程,學習基本知識。如此一來,入職門檻變相提高,青年人的專業技能及生產能力雖有所提升,但整體青年勞工工資卻不會有所增加﹐待遇亦不見改善。

建議及未來預計
譚認為,青年人不願進入某些行業,例如工程、倉務等。尤其是工程行業工人的年齡已到中老年階段,他們退休後便會出現勞工斷層,輸入外勞將成必然趨勢。另外,擁有專上學歷的青年人偏好從事銷售、文職等工種,故他預計這些工種的工資未來不會出現明顯增長。他亦認為,香港人均收入仍會持續上升,但基層青年勞工的收入不會增加,階級剝削情況會變得更嚴重。他建議多做政策倡議工作,爭取更好待遇。一般社福機構的社工難以做到政策倡議,但可教導青年勞工勞工法例知識,讓他們能清楚了解和保障自己的權益。他又鼓勵青年勞工參加工會,以集體力量爭取勞工權益。

江貴生形容,現今年青人只集中投身於某幾項工種,偏好在辨公室工作,而建造行業則乏人問津。有參與者表示這與家庭教育有關,因為上一代曾經熬過苦,所以期望子女能夠找一份較為舒適的工作。另一名參與者表示,香港社會愈是先進,對基層勞動的需求便轉嫁至第三世界或條件較差的國家,這是社會趨勢。江表示同意,他認為,是社會製造這個局面。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在任時提出知識型經濟,社會轉型,各項政策皆塑造「非文職即欠出色、沒前途」的意識。不只政府,家庭及各類傳播媒體,如廣告,亦不斷在社會灌輸這種意識。年青人熱衷投身於文職工作,但社會仍需要人手做相對勞動密集的工作,但江認為社會現時未有解決這種情況。隨著時間過去,社會除了出現人口老化問題,更會引致人手資源錯配問題。

青年勞工需要大規模醒覺
江慨嘆,現時社會看不起年青人,並非單因為他們學歷低、經驗少。他提到,現時青年勞工經常遇到的問題是被僱主在勞工法例上剝削。青年人即使知道自己被剝削,但因於害怕失去工作而不敢爭取應有的權益。另一方面,江亦讉責升學輔導機構只提供升學資訊,忽略就業資訊。年青人進入職場後,只能接受社會、傳媒、家庭、教育制度所灌輸的思想--低學歷年青人需熬苦,不要好高騖遠。但若公司遇到困難,便會先解僱青年人,因為他們欠工作經驗,不能協助公司解決困難。

江認為,社會集體是有意識地剝削青年勞工,限制他們的訴求,讓青年人以為自己不應享有太多權益,而這些都是社會對年青人獨特的壓迫。若要改變現況,則需要各方面改變才可扭轉局面。現時年青人不了解社會對自己的壓迫,加上他們所掌握的資訊不多,容易接受社會對自己所塑造的形象。江建議年青人應多了解不同的社會議題,看清楚社會對自己的壓迫,關注自己的權益,繼而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若然年青人不主動打破局限,這種壓迫便會延及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故此大規模意識醒覺是必須的。

編輯:方鈺鈞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