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幼儿园保教费水涨船高,越发成为众多百姓不能承受之重。正值两会之际,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增大投入,幼儿园教育免费!”有媒体提出,幼教免费,广州可否先行?广州有专家认为,目前无法实现。

增加教育投资,政府承担更多义务,大家都无异议。只是幼儿园免费不能一概而论,公办幼儿园拿的是纳税人上缴的财税,其存在的目的,是保障纳税人子女受教育权利,应该而且必须免费;而民办幼儿园的办学主体是公司,公司依据市场规律收取费用,提供相应服务,理所应当。

摆在大家面前的现实难题,不在于市场供求关系,而在于公共服务的短缺。以广州为例,经市价格协会调查,当前幼儿园的生均成本最低是1400元/月,广州在园幼儿数有35万人,如果全部计入,那么每个月全市的学前教育就要花掉4.9亿元。而2013年广州市财政预算中,拟安排的学前教育经费全年只有区区4.33亿元,其中,学前教育专项经费3.1亿元,即使加上区财政的投入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这意味着广州市教育公共服务很差钱。就算把非本地户籍幼儿排除在免费之列,广州在学前教育的投入还是相去甚远。

不能说政府在教育投入上完全失去作为,除了每一届政府大量的目标和愿景外,去年我国GDP总量爬升到世界第二之时,我们的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投入方面终于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按照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12年的说法,去年我国“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加起来近22000亿元,已经超过(GDP)4%了”。

 应该说及格不容易。然而,就在投入逐年增加之时,为什么市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并没有提高呢?享受公共服务的人群并没有扩大呢?钱究竟去哪里了?如果我们看看广州学前教育支出情况,或许能心中有数。2012年广州市部门预算中,8所机关幼儿园获得的财政预算资金为8349.82万元,几乎是全市学前教育投入的四分之一。而在广州1500多所幼儿园中,能享受财政拨款的公办幼儿园不到10%。原本就不宽裕的公共资源,应该用于底层最贫困阶层的教育投资,却被极少数人占用了,成了更加稀缺的资源。为了获得这些公共服务,国民需要付出远高于市场价格的代价才能获得。

可见,教育经费挤挤总是有的。差钱,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作为纳税人,能否影响财政支出的方向以及规模,这是关键,少一点GDP,多一点福利,符合民意期望;如果这一步难以实现,那就退而求其次,督促政府用有限的资金办普惠型的学校,而不是办特权学校;或者督促政府将现有的特权学校转变成更多普惠型学校,提供更多的办学资源。如果上述两点都无法做到,那么我们就只好把这座大山继续背下去了。

(文章发表于2013.3.6《信息时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