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支柱按:就是这个涉嫌美化了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六普”数据(提高年轻人口比重,特别是年轻女孩比重),政府还是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的是国家计生委及其御用专家进一步美化了的估计(其中2010年生育率数据比“六普”又提高了26%),并根据这种估计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

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年轻人口与性别比数据的质疑

刘忠良

摘要2010年人口普查期间有多位人口普查员向笔者反映多报人口和修改性别比的问题,通过对比近三次人口普查,笔者发现第六次人口普查存在重报人口较多和修改性别比的可能性。这是笔者前几天参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学术研讨会的文章,并根据研讨会所获信息修改了一下。这次次人口普查采用“见人就登、见户口信息就登”的双重登记方式,然后根据住址等进行重复排除,由于存在大量人口户口登记住址与现住址的不同,必然导致大量重报无法排除,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可以肯定,这次人口普查“虚报”了很多人口,2010年中国13.4亿人口是假的(会场好像没有邀请记者,所以这次学者内部讨论内容应该没有媒体曝光,很可惜,许多人还认为中国人口远比人口普查的结果多,毫不知晓中国的人口危机)。

关键词:人口普查 重报人口 修改性别比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有多位人口普查员向笔者反映如下两个问题:1、农村地区所统计人口数量远大于实际常住人口数量,因为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口通过当地户口统计了进去;2、地方政府在人口普查中修改性别比,“美化”人口数据。

统计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一是由于某些人口普查员并未进行实际普查,而是拿户口本直接照抄,实际上许多人已经外出打工,甚至已经死亡;二是这次人口普查采用“见人就登、见户口信息就登”的双重登记方式,然后根据住址等进行重复排除,由于存在大量人口户口登记住址与现住址的不同,必然导致大量重报。加之人口的高度流动,这次双重登记的人口普查方式所产生的重报可能性比以往历次人口普查都要大,尤其是流动性较高的年轻人口和购房换住址的青年人口重报的可能性更大。

修改性别比,这关系到地方官员控制性别比的失衡的业绩和当地计生部门控制性别比失衡的成绩,存在修改性别比、“美化”人口数据的利益动机。进入新世纪以来,儿童性别比处于高度失衡状态,中央政府一再强调控制性别比失衡,从政绩考虑,地方政府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修改性别比的利益动机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人口普查。

基于上述逻辑分析,笔者使用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此进行验证。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549岁人口为93398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59岁人口为93962万,10年过去了,六普数据对比五普数据显示19511995年出生的人不仅一个不死,还多了564万。

根据生命表,55岁以下人口每年死亡0.22%5659岁人口每年死亡远远超过0.22%,即便全部以每年死亡0.22%估算,那么2000年的时候19511995年出生的93398万人口到2010年还有91343万。如果2000人口普查重报与漏报相差不大,则可以认为20101559岁人口净重报2619万,重报率为2.87%(易富贤,2012)。

重报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第六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了“见人就登”和“见户口信息就登”的双重登记方式,然后根据住址等进行重复排除,由于存在大量人口户口登记住址与现住址的不同,必然导致大量重报。加之人与户口大量分离、农村人口普查人员素质不高、被调查居民所说个人信息与户口不一致等因素,这就会导致重报人口过多,尤其是重报人户分离严重的年轻人口和所报个人信息与户口容易不一致的儿童人口。

笔者通过对比近三次人口普查发现,第六次人口普查比前两次人口普查人口多在40岁以下人口,对比如下:

独家曝光2010年人口普查“篡改”数据 - 刘忠良 - 刘忠良博客

资料来源:四普、五普、六普人口数据资料

由于各年龄段人口每年都存在死亡,对应年份人口应该减少。根据近四次人口普查经验,漏报主要是3岁以下儿童。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普查的进步和“超生”率的持续降低,漏报越来越低,同时流动性提高导致重报概率增加。在人户分离严重的情况下“见人就登”和“见户口就登”的双重登记方式就会导致重报率较高,如六普时年龄为38岁的人口经过20年不但不减少还比四普时的18岁人口多23万以上。

对比五普数据,户籍分离严重的1521岁在读高中和大学或外出打工的人口,六普数据显示不但没有死亡,反而增加高达9.17%,且相对于五普这个年龄段人口重报率最高。2932岁人口存在较多购房换住址的情况,与四普相比,20年过去了一个不死还多出很多。这就是由于按这次人口普查采用户口与现住地双重登记然后根据住址等排除,不同住址的难以排除,造成大量重报,这就印证了笔者的逻辑推理。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59岁女孩是4185万人,那时她们绝大多数在读小学,漏报可能性很低,但10年后的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1519岁女孩竟然有4798万人,多了613万。也即是说,这五年出生的女孩一个不死还多了14.65%!考虑到每年的人口死亡,如果五普是准确的,则六普时1519岁女孩重报率在15%以上。两次人口普查差别如此之大,显然这是不正常的。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2024男性人口比2000年对应年龄段人口少134万,减少2.04%,由于存在死亡,这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六普数据显示同年龄段的女性十年一个不少还多出335万,增加5.58%10年前她们正在读小学和初中,漏报的可能性很低。

由于死亡,六普时40岁以上各年龄段人口比五普时对应年龄段人口减少,数据基本正常。但六普时的1039岁人口比五普时的029岁人口多1865万以上,多3.11%。其中女孩多出近1407万,占75.41%。这说明,六普时年轻人口重报较多,而且重报的绝大多数是女孩,间接等于降低了人口老化程度且降低了年轻人口的性别比失衡程度,“美化”了人口数据。

对比近三次人口普查,笔者发现六普有人为修改性别比的可能。近三次人口普查的年轻人口性别比对比如下:

独家曝光2010年人口普查“篡改”数据 - 刘忠良 - 刘忠良博客

资料来源:四普、五普、六普人口数据资料

正常的性别比是103107(以女孩为100),四普、五普和历年来的人口抽查表明,中国从1980年开始实施一胎政策时就开始性别比失衡,而且失衡程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六普数据却显示19801990年平均性别比仅为101.26,比正常水平低很多,其中1986年还反常的低于100,以后性别比失衡也没有五普和历年人口抽查所反映的那么严重。这说明六普存在低估性别比失衡的可能,或者说重报女孩较多。

笔者来自农村,根据个人观察,瞒报的基本上是“超生”孩子。随着生育率降低、B超的应用及罚款数额的提高,“超生”中男孩的比重大幅提高,因为女孩被流产了,性别比失衡随“孩次”急剧上升(即二胎比一胎性别比失衡严重,三胎比二胎严重),所瞒报的男孩比重比女孩高很多,因此当时普查数据显示的0岁儿童性别比失衡程度比实际低,导致在人口普查时0岁儿童段性别比失衡快速下降或上升速度大为放缓,这在四普、五普、六普中都有显示,且五普、六普更明显。但与五普对比,六普数据所表达的不是五普漏报女孩严重就是六普重报女孩严重。通过对比四普数据、历年人口抽查数据和六普大幅降低性别比失衡来看,应该是六普重报女孩严重,这就高估了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年轻育龄妇女数量,由此可能导致在预测未来人口时高估中国未来的新生人数量。

通过数据分析,六普存在重报年轻人口尤其是重报女孩的较大可能性,也存在修改性别比的可能,这在一定上虚假的“优化”了人口结构,“降低”了人口问题的严重程度,危害人口政策的及时调整。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