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场规模盛大且人数创纪录的「废核大游行」,台北当局严阵以对。中央社报道称,台湾上任不久的行政院长江宜桦全程待命。行政院发言人郑丽文表示说,江宜桦已指示相关部会做好各项交通疏导及安全维护工作,希望游行民众平安,并充分表达意见。郑丽文说,江宜桦今天把行程空下来,如果废核团体希望见面,江宜桦会与废核团体见面。

与此同时,总统府也说,倘若废核团体希望与总统马英九见面,马总统持开放态度,乐意与民间团体在总统府对话。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台湾,有关兴建核四电厂的争议,已经吵吵闹闹数十年了。不过,在经济危机与福岛核灾两大因素的激化下,马英九政府日前决定将此一议题付诸公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今天这场大游行不仅是拥核与反核“对话”的契机,也是台湾政府与人民在「非核家园」的目标下,思考愿意付出何种代价、并承担责任的开始。

为化解反核压力,江宜桦院长在抛出公投时,提出「一个如果、两个认为」,意思是说,如果政府竭尽心力保障核安,民众仍有疑虑,认为台湾宁可承受高电价与限电危机、牺牲经济成长。话中将“牺牲经济成长”视为“停止核四”代价,他的这番言论被舆论批为是一种“恐吓”,但也是民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就此,环保联盟副秘书长李秀容表示说,即使民众能够体认非核后电价会涨的处境,但“高”电价到底是多高?由官股控制的台湾电力公司要说实话,政府也应该要做好替代能源政策的投资与开发。

据《联合报》报道,城邦媒体控股公司的执行长何飞鹏虽然反核,但他今天不会参加废核大游行。他提醒走上街头的反核者,必须了解反核的代价,包括接受较高电价、过简约生活、同意政府支付几千亿元的停建费用等等,因此他警告“否则,你只是蓝绿恶斗的工具”。

当外界批评“反核成了一种流行”之际,学者赵刚发表文章提醒说,“当任何高度政治性议题被流行化、正确化,乃至简单化,当然让人不得不忧”,赵刚文中也直陈说,台湾人要怎样的生活方式、憧景的未来,却少有讨论。赵刚就此指出,反核电只是反,不够,要有所确立,举例而言,如果反核电意味著大家要在负成长的经济中寻求分配正义,一起过相对拮据的安贫之日,我们愿意吗?换句话说,反核电,并不是“以不影响我现在的生活方式为前提”。若是如此,反核就变得“虚伪与廉价”了。

另一方面,发起今天游行的绿色公民联盟秘书长崔愫欣表示,他们还将推动“从下而上”的全国节能运动,不仅一般民众节约,“用电大户”工厂与企业更应该节能。因为,工业用电占台湾总用电量的五到六成,但工业部门对国内GDP增加的贡献只有23%。令人费解的是,政府的态度总是,为了拼经济,核四成了弦上必射出的箭。崔愫欣说,她当然懂“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但无论如何政府不应把「非核家园」代价全推给人民承担。

也许,就如同《经济日报》社论所言,政府无法取信于民,才是30年来核四争议无法止息的关键所在。如今又经历日本311核能电厂事故,以及各国反核声浪日高,尤其马英九政府的支持度又每况愈下,才会演成以公投与主政者决一死战的局面。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