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永:安倍再度执政后的中日关系展望


进入专题
中日关系   
刘江永  

  
  在2012年12月16日举行的日本大选中惨败的日本民主党下野。自民党一举夺得294席的绝对多数议席,安倍晋三在12月26日当选第96任日本首相。安倍内阁对华政策既具有全局性战略考虑,也会有一定灵活性。安倍一上任就围绕中国周边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企图构筑对日有利的战略格局。
  安倍决定修改2010年民主党政府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追加防卫费,增强军事力量。为阻止中国在钓鱼岛的巡航,日本有可能利用靠近钓鱼岛的八重山各岛部署海空力量。
  另一方面,安倍再度组阁后仍联合保守中间势力的公明党一起执政,而未同石原慎太郎为首的日本维新会合流,说明目前安倍内阁并非日本最右的内阁,中日关系恶化也还没有见底。
  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后,安倍内阁可能改组,今后的发展趋势仍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与安倍东山再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程表明,每当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抬头,中日政治关系就会恶化或倒退,两国民间感情也会受到影响。相反,每当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受到抑制,中日政治关系就会得到改善,两国民间感情也会好转。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因此,观察安倍的对华政策趋势,需要认清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大背景。
  (一)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指日本右翼势力及其主张在政界逐渐占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政治倾向,它是导致中日政治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为日本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等美化侵略历史的动向,主张通过修改宪法突破战后禁区和法律束缚,推动扩军,对外使用武力。
  日本政治右倾化虽然不等于军国主义,但在历史观、战争观方面则与战前的军国主义一脉相承。进入21世纪,伴随信息网络化和民族主义兴起,日本右翼势力竭力利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煽动民意,凝聚和提升人气。一旦右翼势力控制一部分政治权力和舆论导向,必然会把日本对华政策拉向倒退。
  日本政治右倾化是日本的一股政治思潮。这股思潮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冒头,但不是主流。和平主义势力要求日本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代表了日本的普遍民意。但是,冷战时期,日本一些亲美反共的右翼政客在美国扶持下重返政坛。
  他们从修改日本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入手美化侵略历史,但仍受到日本中左势力的一定制约。冷战后,日本政界整体保守化,右翼保守势力得势,中左势力受压,处于劣势。
  21世纪初,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表现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分别从2007年、2009年开始执政,并试图顶住政治右倾化恶浪,但势单力孤,均好景不长。2010年菅直人执政期间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日本右翼势力借机迅速膨胀。野田佳彦内阁对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与右翼势力同流合污,最终丢掉政权。
  21世纪以来,伴随国际战略环境变化和日本政治右倾化发展,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变为“政冷经冷”。日本对华战略基调,从20世纪80年代支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变为经济上利用、政治上较量、外交上制衡、军事上防范、海权上争夺。这必定会使两国关系受到干扰,而对立趋于加深。
  结果是,日本把通过政府开发援助经营了近三十年的中国贸易和投资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2012年中日贸易下降了3.9%。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2.3%,自日本进口则下降了8.6%。截至2003年日本曾保持了10年的中国最大贸易对象国地位,而2012年日本在中国大陆外贸中的地位已降至第五位,占8.5%,为3294.5亿美元,比当年中美贸易总额少了1552亿美元。发展下去,日本将在中国大陆外贸伙伴中下降到第六位,落在韩国之后。结果说明一切:日本政治右倾化不仅导致对华战略发生偏差,而且也是日本经济萧条、政局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12月日本大选前,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曾大声疾呼:日本必须阻止右倾化。他指出:“最近,日本政治右倾化倾向十分明显。……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共产党和社会党等左派的主张大为削弱,保守派不把左派当回事而信口开河的倾向增强。民主党政权也有人主张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研究行使集体自卫权。执政党和在野的第一大党朝着同一方向竞相发展,必然导致右倾化。与过去的社会党不同,现在制约机能已不复存在。……照此发展下去,温和自由派势力可能灭绝,坠落悬崖后选民可能才会发现,可那时则有悔之晚矣之虞。”[1]  河野洋平的忠告十分中肯,但在日本却未得到多数认同,反而遭到日本右翼势力的人身攻击。2012年末大选后,河野洋平又指出:现在国民中也有约三成支持过去自民党鸽派力争实现的政治,但根据现行的小选区制度,三成的支持是无法当选的,不能在议席数中反映,“有活力的鸽派”难以产生。[2]其实,除了选举制度因素外,如何扭转日本约七成选民不支持自民党鸽派势力的现状,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
  (二)2012年日本大选结果表明,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发展,日本政坛格局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2012年12月日本大选后,日本鹰派势力和右翼势力得势,而温和自由派则进一步削弱。在众议院480个议席中,自民党获294席,公明党获31席,两党联合执政,共有325席,超过众议院2/3。公明党相对温和的立场虽然仍会对自民党内鹰派构成一定牵制,但相当有限。
  目前,自民党在参议院尚未获得过半数议席,而一旦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后自民党的议席超过半数,则未必与公明党继续联合执政。这次大选后,主张维护日本宪法的日本共产党只有8席,社民党只有2席,而主张修宪的日本维新会则获54席,成为日本众议院的第三大党。民主党虽为第二大党,但仅有57席,原野田内阁的8个阁僚落选。 在无人出山情况下,民主党的温和派海江田万里当选民主党代表。
  目前,日本众议院再度出现自民党“一党独大”局面。所不同的是,过去自民党内对华友好的原田中角荣派、大平正芳派不复存在,而原岸信介派的政治传人安倍晋三则再度成为日本首相。 安倍所属的町村信孝派的众议员也从大选前的43人升至选后的70人,成为自民党内最大派系。
  对华友好人士———自民党前干事长加藤?一(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田中角荣女儿田中真纪子、民主党内温和派仙谷由人等纷纷落选。前首相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退出选举。日本右翼势力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则时隔18年再度当选众议员,并摇身一变成为第三大党的代表。
  (三)安倍内阁主要成员的历史观偏右,参拜靖国神社的阁僚将增多,自民党及其内阁成员结构的右倾化值得关注
  安倍内阁19名成员中,有14人是国会跨党派“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之会”的成员。过去一贯鼓吹参拜靖国神社的稻田朋美成为安倍内阁行政改革担当大臣。具有同样思想体系的高市早苗担任自民党政策调查会长。因此可以预料,2013年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将比2012年明显增加。如果日本首相、官房长官、外相或防卫相有人前往参拜,必定会遭到中国和韩国强烈谴责。
  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晋三在2012年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提出,如果自民党掌权将全面重新考虑“反省历史的三大谈话”。所谓“三大谈话”是:第一,1982年的“宫泽喜一官房长官谈话”,提出日本修改教科书内容要考虑邻国的感情和中日联合声明精神;第二,1993年的“河野洋平官房长官谈话”,承认日军强征慰安妇的历史事实并道歉;第三,1995年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承认日本过去国策发生错误,走上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并表示道歉。
  2012年12月26日安倍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可以重新研究“河野谈话”,但安倍晋三首次组阁时曾表示在历史问题上坚持“村山谈话”精神,新政权也将采取同样方针。[3]然而,2013年伊始,安倍首相则发出非常令人担忧的不同声音:“村山富市声明是社会党首相村山富市发表的。我希望发布适用21世纪的前瞻声明。”[4]这是自1995年以来,日本领导人第一次提出修改“村山讲话”。
  尽管安倍表示2013年春季大祭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但安倍有关修改“村山讲话”的表态,则似乎是为历史问题翻案而发出的一个信号。同年1月6日,安倍晋三首相、菅义伟官房长官、下村文博文部科技大臣与所谓民间人士组成教育制度改革会议。
  其主要目的之一是,落实自民党竞选承诺提出的日本的教育要“使孩子们对日本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修改1982年日本政府确定的教科书审定时必须遵守的“近邻诸国条款”。这很可能为日本出版美化侵略历史教科书开方便之门,给日本同亚洲邻国及整个国际社会制造新的摩擦。
  安倍的上述动向再度引起美国舆论的谴责。美国政府也对安倍内阁在历史问题上右倾化表示关切。在这种情况下,下村博文文部科学相表示:修改教科书审定规定“不是应该马上着手的问题”。[5]在这个问题上,安倍内阁就像一只伸出触角悄然爬行的蜗牛,遇阻后会立即收回触角,而很快还会再探路前行。
  (四)安倍政治的最大目标是修改战后日本宪法,摆脱战后秩序束缚
  为此,首先企图通过灵活解释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战后日本放弃了军国主义,走和平发展道路,很重要的是由于坚持在《日本国宪法》框架内行事。《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因此,尽管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尖锐对立,但发生武力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不大。
  日美虽为同盟,但日本不能行使与美国联合作战的“集体自卫权”。然而,一旦日本修改宪法第九条,或通过灵活解释宪法来行使“集体自卫权”,今后便很可能自动卷入美国发动的战争,进而与北约加强军事合作,助长“暴力的多边主义”。那样的话,日本能否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就会充满变数,中日关系面临的风险也会增大。
  修改战后日本宪法,是安倍晋三的政治夙愿,也是以其外祖父岸信介为代表的自民党内鹰派势力追求的政治目标。安倍晋三2007年执政期间曾推动国会通过了修宪所需的国民投票法。 目前,在参议院252席中自民党只占83席,为第二大党。自民党若能赢得2013年7月下旬的参议院选举,就可能联合日本维新会、大家之党等,修改修宪第96条,即把修宪要件从国会2/3以上的门槛降低到过半数即可。 然后,再争取修改宪法第九条,把自卫队改为“国防军”,为大力扩军、在海外作战、与美军联合作战等铺平道路。
  安倍再度执政后的首个国会施政演说重点强调恢复经济和面临的危机,而未提修宪等争议比较多的问题,其目的或许主要是为赢得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胜利。
  据日本《朝日新闻》与东京大学谷口研究室共同调查结果显示,在2012年12月大选中新当选的国会议员中有89%的议员赞成修宪,75.6%赞成修改第九条,78%赞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6]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修改宪法的可能性明显增大。一旦日本修改宪法第九条,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将增大。
  
  二、钓鱼岛之争与安倍对华政策倾向
  
  2012年9月野田佳彦内阁“购岛”行为遭到中方坚决反对。中国政府宣布了钓鱼岛的领海基点基线。中国海监船实现了在钓鱼岛海域执法巡航的常态化。日方所谓对钓鱼岛的“实效统治”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石原慎太郎等日本右翼势力利用钓鱼岛争议大造反华舆论,煽动中日民族对立,在大选中扩大了右翼势力。中日钓鱼岛争议与两国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安倍内阁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改正野田内阁的错误,甚至可能变本加厉,但近期仍受到日本现行宪法制约,不能不有所收敛安倍担心,在钓鱼岛海域“中国舰艇数量会超过日本。届时,中国很可能会对外宣称实际控制了有关岛屿。
  中国或许不会独自占有,而是退一步要求与日本共同管理,进行共同开发……为了防止这种事态发生,有必要以法律对付侵犯了领海主权的中国船只。另外还须增加防卫预算,利用海上自卫队的旧军舰巡海”。[7]他宣称在钓鱼岛问题上“没有谈判的余地”,[8]还下令修改2010年制定的日本“防卫计划大纲”,与美国协商重新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效仿美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NSC)”,强化由首相官邸主导的危机管理机制。其针对中国的一面将进一步凸显。安倍内阁防卫相小野寺五典表示:钓鱼岛“毫无疑问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共 3 页: 1 2 3

   进入专题: 中日关系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