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1日出版

如欲閱讀全部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主編的話】
你真的上街了嗎? 文/長平

表達抗議而不破壞社會常態,是某種非暴力行動的理想境界。不過如果針對整個社會,一場吶喊過後,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那只能說是抗議行動的失敗。

【封面故事】
反專制向北京說不:香港人佔起來 文/雨文 錄音整理/溫朗鈞 攝影/鍾卓明
港人由港英時代開始爭取民主,九七回歸令港人充滿當家作主的民主夢。但15年過去,民主普選夢愈走愈遠。失去耐性的溫和派知識精英們,決定要以公民抗爭方式——「佔領中環」,來爭取一人一票真普選。

漫漫民主路 文/陳嘯軒
港英政府在香港後過渡期,一方面放寬香港民主發展,另一方面卻受制於中方而拖慢香港民主進程。

戴耀廷對談陳雲:一場割蓆的民主運動? 文/雨文 錄音整理/溫朗鈞 攝影/鍾卓明
「佔中」爭普選運動,似乎把主張香港自治激進本土派給「忽略」了。這樣做會否打擊運動成效?戴耀廷與「香港自治」運動發起人、《香港城邦論》作者陳雲對談,對這場運動作深層反思。

八九學運領袖蔡崇國專訪︰佔中必須汲取六四教訓 文/雨文 錄音整理/溫朗鈞 攝影/鍾卓明
蔡崇國,八九學運領袖,六四鎮壓後被「黃雀行動」救離中國後輾轉到了法國,再到香港。他在海外一直參與民主運動和工運。20多年過後,觀看今日香港民間發起的「佔領中環」行動,他說,運動必須避免重蹈當年八九學生運動的慘痛教訓,讓學生激進派領導整場運動,最終導致難以想像的悲劇發生。

民主不是單一場的決鬥 文/鍾樂偉 (澳洲悉尼大學韓國研究系博士候選人)
南韓民主化運動成功在於聚合社會各階層支持。今日社會已失去當年民主運動的活力,香港「佔中」能否成功?南韓民主人士說︰香港要做好民主不是單一場決鬥的心裹準備,需長期作戰。

爭取民主,一條漫長的道路:那個時代的台灣經驗 文/康依倫
當權者是不可能平白的交出權力。而在運動的過程中,則要配合三大原則:立場堅定、雙方溝通管道順暢、談判要有可讓步的彈性。

【中國】
直面「馬三家」:陰道在咆哮 文/艾曉明

經歷了「馬三家」恐怖的陰道打破了沉默,有關「馬三家」記憶拷問着我們屬人的良知:假如我們都不說話,我們和向同胞姐妹的乳房和陰道捅電棍的惡警有區別嗎?沒有。

記者陳寶成的抗拆戰爭:用肉體抵擋挖掘機 文、攝影/余聲
為了保衛家鄉村民的承包田不被當地政府和開發商非法佔用,記者陳寶成「被車禍」、被毆打,但他仍然用血肉去阻擋挖掘機的前進道路。無懼於非法手段逼迫,他將抵抗到底。

靖江拘律師案觀察:律師抗衡法官,維穩壓倒理性 文/奚長老
律師王全璋因為在庭審中錄音而被拘留,而王所代理的是敏感的法輪功案件。眾多維權律師迅速對王進行聲勢浩大的聲援,王很快被釋放,但律師被拘案背後的諸多現象值得關注。

【特別報道】
懷念一位特別的新聞審查員:我不偉大,但不違心 文/袁篤琛

在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事件中呼籲「槍口抬高一寸」的南周審讀員曾禮卸任不到一周,突然辭世。眾多知名媒體人痛悼這位「寧可不完成政治使命、也不違背自己的良心」的老報人。

南方289號大院的新聞審查變局 文/黎滬湘
曾禮抨擊宣傳官僚對審查機制的扭曲,但他並不主張取消審查制。這種矛盾心理根源在於新聞審查制度從他曾經服膺的「政治家辦報」淪落成「党管媒體」,也體現了289號大院審查生態的變遷。

【香港】
港府向大地產商宣戰? 文/呂良

港府早前取消勾地政策,改由政府公開招標,此舉被指是向大地產商「宣戰」。香港年輕一族上樓幾近絕望的困局可否打破呢?
市長選舉的「決戰中台灣」,結果仍是未知之數。

罷工背後貧富懸殊暗湧 文/黃世澤 攝影/鍾卓明
香港自一九六七年暴動以來,甚少有牽動社會人心的大型工潮。最近葵涌貨櫃碼頭的工潮,卻普遍得到市民支持。當中包括律師、醫生等中產以及商人,反映了整個社會對大財團壟斷的厭惡。

【台灣】
房市空頭總司令入北市小內閣:台北樓市價格會翻轉嗎? 文/康依倫

有錢人,包括陸資、台商,手上的現金無處去,眼見通膨壓力吃掉手中現金,「那還不如買房擺着」。

媽祖之光 統戰之窗 文/李蔚
原本純屬宗教活動的媽祖信仰網絡,已經成為中共對台灣進行統戰的新渠道。「媽祖之光」晚會彈唱的,正是這首主旋律。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鄭南榕紀念館:傳遞自由理念 文、攝影/康依倫
「我們必須指出一個蔣政權多年來刻意塑造『恐共症』。這個深植人心的病根,使台灣人在面對強大的中國時,一再的畏縮。」

【國際】
國陣搬弄「伊斯蘭議題」失效 文/楊松

國陣一直借助攻擊在野回教黨奉行激進伊斯蘭主義,藉以拉攏華裔選民。然而,這如意算盤今次全國大選中,可能再難打響。

英國皇家憲章監管傳媒:自拆「媒體自由老店」招牌? 文/何雪瑩
1964年,英國廢除出版刊物需獲政府發牌的惡法,然而300年後的今天,英國三大政黨協商以皇家憲章監管傳媒,並且獲普遍公眾支持。雖然如此,相關法案對英國的媒體自由將有一定損害。

【文化·專題】
京劇在台灣:梨園南渡後的故事 文/魯韻子

1949年後,京劇在大陸經歷政治改造、文革浩劫、商潮伏湧等一輪輪生死掙扎。在台灣,故事還有另一面,京劇曾同樣為政治所用,又勉力求生於市場化、輿論壓力、人才斷代等困境,運命蒼涼求生機,它終在破立之間形成既傳承又前衛創新的現代風格。

【文化·書評】
本土研究社:關心香港土地研究,是時候了 文/黃麗萍

香港的大學、政黨、智庫缺席本土土地研究,令知識的生產回應不到社會問題。而這本盛載了「民間智庫」的第一個研究成果的小書甫出世,就揀選了香港人最咬牙切齒的房屋、土地問題。

【文化·廣場】
碼頭

碼頭。貨物與生活,資本與年華,一切都在流轉……四月煙雨中,碼頭上他們的吶喊,也是我們的心聲。

三國周郎赤壁 文/許驥
拓寬後的江面,裝不下我的「三國周郎赤壁」。

貨櫃碼頭的雨 文/陳麗娟
自從碼頭工人開始罷工,雨一直沒有停。

碼頭雲煙之歌 文/黃潤宇
灰霾之下走近六號碼頭, 突然想起一首歌,便不妨自作主張改了幾詞:「四月的煙雨,飄搖的香港,你站在擁擠的帳篷前。一手舉起橫幅,一手拿着命運,在尋找你自己的香。」 不再是米店,但同唱予碼頭。

【文化·現場】
現實×美學:我們如何拍攝貧窮? 文/謝至德

「貧富懸殊」WYNG大師攝影作品展(3.19-4.6),評選和展出一系列關注香港「貧窮」的作品。在攝影師及評論者謝至德眼中,這恰是我們反思拍攝/被攝、觀看/被觀看之權力關係的好時機。

【文化·詩歌】
地下室北101 詩/馬驊

(當代知識青年在城市的漂流生涯,是「現代化」的表痕,也是「現代性」的隱疾。北京、上海、廣州……多少個中國城市漂流著他們的「夢」和「問題」。詩人以蝸居地室中「低姿態」、「低勢能」的視角和心態,把時代砸下來的、從身體到精神的普遍「壓抑」,懸置在哈姆雷特式的質疑和詰問之中。主持/孟浪)

【專欄】
新城鎮化血潮將至 文/趙楚

新型城鎮化的微妙政治含義,是向過去的優勢政治派系、經濟寡頭及地方諸侯示安,是以經濟上蕭規曹隨為代價換取接班團隊的全力鞏固,以此緩解內外危機之下整個執政黨的政治安全焦慮。

中美網絡戰,豈只是看客 文/夏明
中美網絡戰的結局不僅會决定美國人是否能繼續享有「四大自由」,也將決定整個人類共同體的未來自由程度,更會直接決定中國人能否生活在自由之中。普通中國人不能只是看客而已。

「第一夫人」可自主發聲? 文/阿藹
當彭麗媛進身為「第一夫人」後,所謂代表「中國母親」探望非洲愛滋病孤兒,究竟是否另一場軍令式、按照既定劇目的「軟實力」表演?作為世界衞生組織防治愛滋病的大使,她又如何面對本國的愛滋病維權?她會作出一些逾越既有規則的行為,如探望高耀潔,邀請她回國嗎?

碼頭罷工開啟社運新章 文/羅永生
這次碼頭罷工,公民社會反應迅速,社運與工運相互支援,工運議題急速發酵成反對李嘉誠大財團的反霸權行動,足見綜合學運、工運和廣泛社運的「本土公民社會」比起過去都要成熟。

台灣何必「設計蔣」? 文/羅世宏
在歷經民主化和「去蔣化」之後,具有官方性質的主辦單位卻只見商機而忘了應嚴肅面對歷史的傷痕!而這也引出一個需要台灣各界共同審視的問題:台灣應該如何面對蔣介石?如何評說蔣的歷史功過?

何不把微信獻給國家 文/謝闐地
微信收費一事遠遠還沒有結論。但無論鬧到哪個地步,說白了不過是騰訊與中國移動之間的糾紛。如果馬化騰也高喊「隨時可以把微信獻給國家」,試問,中國移動就一定接得住嗎?

西九一號,「英」式創造 文/鄒崇銘
作為長江實業集團的最新得意之作,「一號·西九龍」訂價每呎最低也在港幣9000元以上,號稱「黃金中心據點」。但細看之下,原來它位處的僅寬約十多米的狹長地段,外圍窗戶無不緊貼毗鄰的樓宇。以極低廉的土地成本開發,卻竟能以豪宅包裝出售,實在是化腐朽為神奇之極至。

民主止疼片和自由雞精 文/張曉舟
微博上經常出現假借王朔、陳丹青、崔永元和白岩松等之名發表的種種擲地有聲的言論,甚至美帝國務卿希拉里都被假冒過,被活活逼成一個中國公知。這就是「人民的力量」,可以自產自銷民主止疼片和自由雞精,並借助名人的logo實現自產自銷自娛自樂。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