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最近的禽流感,坊间已出现多个版本,如有评论称此次禽流感与上海黄埔江漂浮的死猪存在因果关系。当然,最终的“钦定”版本还需要科学缜密的判断,这也给政府部门下了一道任务,即彻底追查导致此次禽流感的元凶,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禽流感又来了。这让人想到整整十年前的这个时候,“非典”疫情在中国暴发并在世界多个地区传播的情形。对于禽流感之类的传染病毒,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认识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禽流感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目前,此次禽流感已造成多人死亡。由于故事还在发展中,因此,经济损失以及如何收场现在说还为时尚早。不过,稍微温习一下历史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预料最坏的结果。

最近一次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当属1918年在西班牙暴发的大流感,这场被称为“全球性世纪瘟疫”的流感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夺去至少5000万人的性命,仅在英国就造成了22.8万人的死亡,而当时全球人口总数还不及今天的1/3。那时的人们没有也无法预料流感的走向和后果。事后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流感病毒都以一种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方式演化,人类对此的认识其实非常有限。

据报道,最近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家族中的一员,属新型病毒。目前,该病毒仅在禽类中传播,未找到人际间感染的病例,全球尚无针对H7N9的疫苗。中国有关部门的通报称,确诊患者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有关专家正在对该病毒的毒性和人际传播的能力进行密集研究。

 

禽流感的杀伤力比起西班牙流感来一点也不逊色。1997年,香港报告全球首个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死亡的案例,之后这一病毒在中国内地及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过。有关这一病毒最令人惊悚的研究发现是,该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变异,演化到第10代时将可能透过空气传播,其威力足可导致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失去生命。

传染病毒造成的危害还与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构建安全未来: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报告特别强调全球范围控制疾病的意义。当世卫组织1951年首次发布此类条例时,人们大多是乘船进行国际旅行的,而新闻主要通过电报进行传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全球每天有多达300万人乘坐飞机前往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洲,每天有数百万吨货物经由空中、陆地和海洋运往世界各地。各类人员和物品持续且频繁地流动意味着如果今天暴发传染性疾病,其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传播速度都要快,波及的范围也更大。当今世界一个地区突发的卫生危机只需几个小时即可演化成另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对禽流感的认识究竟有多少?毫无疑问,我们对于禽流感的了解少得可怜。例如,对于此次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会在人际间传播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尚不确信。问题在于,如果此类病毒真的演化成一种人际间传播的病毒,也无需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和批准。从这个意义上说,禽流感病毒给人类带来的最大恐惧恰恰源于我们认识的缺陷和不充分。

由于不同传染病一般会通过不同的病毒传播,因而在预防和控制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与其他流行性疾病比较而言,流感的预防更为困难。通常,普通人在儿童时期只要注射两次麻疹疫苗即可获得麻疹的终身免疫力,对于脊髓灰质炎而言,注射四次也可获得同样效果。但对于流感来讲,不仅需每年注射,且无法获得流感的完全免疫力。因为流感病毒不断在变异,其变化之快远超过医学研究的速度,更不用说疫苗研制了。多数情况下病毒的演化无规律可循,令人们防不胜防。换句话说,禽流感病毒即使不是不可认识的,也是令人难以捉摸和把握的。

禽流感又来了。这让人想到整整十年前的这个时候,“非典”疫情在中国暴发并在世界多个地区传播的情形。对于禽流感之类的传染病毒,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认识清楚。

第一个问题是,禽流感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目前,此次禽流感已造成多人死亡。由于故事还在发展中,因此,经济损失以及如何收场现在说还为时尚早。不过,稍微温习一下历史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预料最坏的结果。

最近一次对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当属1918年在西班牙暴发的大流感,这场被称为“全球性世纪瘟疫”的流感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夺去至少5000万人的性命,仅在英国就造成了22.8万人的死亡,而当时全球人口总数还不及今天的1/3。那时的人们没有也无法预料流感的走向和后果。事后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流感病毒都以一种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方式演化,人类对此的认识其实非常有限。

据报道,最近出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家族中的一员,属新型病毒。目前,该病毒仅在禽类中传播,未找到人际间感染的病例,全球尚无针对H7N9的疫苗。中国有关部门的通报称,确诊患者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有关专家正在对该病毒的毒性和人际传播的能力进行密集研究。

禽流感的杀伤力比起西班牙流感来一点也不逊色。1997年,香港报告全球首个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死亡的案例,之后这一病毒在中国内地及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过。有关这一病毒最令人惊悚的研究发现是,该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变异,演化到第10代时将可能透过空气传播,其威力足可导致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失去生命。

传染病毒造成的危害还与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构建安全未来: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报告特别强调全球范围控制疾病的意义。当世卫组织1951年首次发布此类条例时,人们大多是乘船进行国际旅行的,而新闻主要通过电报进行传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全球每天有多达300万人乘坐飞机前往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洲,每天有数百万吨货物经由空中、陆地和海洋运往世界各地。各类人员和物品持续且频繁地流动意味着如果今天暴发传染性疾病,其造成的危害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传播速度都要快,波及的范围也更大。当今世界一个地区突发的卫生危机只需几个小时即可演化成另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对禽流感的认识究竟有多少?毫无疑问,我们对于禽流感的了解少得可怜。例如,对于此次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会在人际间传播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尚不确信。问题在于,如果此类病毒真的演化成一种人际间传播的病毒,也无需征得任何人的同意和批准。从这个意义上说,禽流感病毒给人类带来的最大恐惧恰恰源于我们认识的缺陷和不充分。

由于不同传染病一般会通过不同的病毒传播,因而在预防和控制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例如,与其他流行性疾病比较而言,流感的预防更为困难。通常,普通人在儿童时期只要注射两次麻疹疫苗即可获得麻疹的终身免疫力,对于脊髓灰质炎而言,注射四次也可获得同样效果。但对于流感来讲,不仅需每年注射,且无法获得流感的完全免疫力。因为流感病毒不断在变异,其变化之快远超过医学研究的速度,更不用说疫苗研制了。多数情况下病毒的演化无规律可循,令人们防不胜防。换句话说,禽流感病毒即使不是不可认识的,也是令人难以捉摸和把握的。

由此可见,人类在传染病毒面前其实是非常脆弱,甚至不堪一击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类受制于有限理性的约束,人类恐怕永远也无法获得病毒演化规律的清晰认识,更不大可能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这可以说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缺陷,无法根本消除。正因如此,世界许多国家都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毒的暴发和流行视为政府的头等大事,对各类传染病毒从来不敢掉以轻心,而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重要使命。

第三个问题是,禽流感有解决办法吗?由于在禽流感问题上存在难以逾越的认识障碍,使得我们在解决方案上选项很少,成效甚微。这就意味着,各种预防努力,如投入巨资研制疫苗等,到头来可能成为一种血本无归的烧钱游戏。

撇开认识上的缺陷不谈,应对禽流感来袭才是当务之急,方式无外乎两类:一是事前的预防;二是事后的治理。通常,预防要比治理要省钱得多。但无论哪种,都不可偏废。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当禽流感病毒发作时,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自动获得免疫力。从这个角度看,全球公共卫生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那些掌握先进卫生技术(如有效疫苗)的发达国家为正受到病毒肆虐的欠发达国家提供卫生援助显得尤为重要。

除去禽流感以外,还有多种传染病毒影响着人类的福祉,如艾滋病和疟疾就使得非洲不少国家长期陷入发展的泥沼,难以迈上正途。几年前,美国学者迈克尔•奥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发出警告,称国际社会需要“应对下一场流感大暴发” (Preparing for the Next Pandemic)。如果流感今天在美国暴发,那么边境将被迫关闭,全球经济将受到冲击,国际疫苗的供应和医疗保健系统也将全线崩溃。为应对这种可能突入袭来的疾病大流行,工业化国家必须制订出更详细的由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的反应机制。国际社会不仅要应对那些随时可能出现的新型传染病毒,而且还要警惕那些之前得到控制现在却又可能卷土重来的病毒。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且各地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度,整个国家的公共卫生水平和状况其实是由卫生质量最薄弱的那个地区决定的。疾病暴发时,如能及时调动全国最有效的医疗资源至事发地,则可将病毒的传播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损失,这样的协调和应急机制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尽管只是事后的。

围绕最近的禽流感,坊间已出现多个版本,如有评论称此次禽流感与上海黄埔江漂浮的死猪存在因果关系。当然,最终的“钦定”版本还需要科学缜密的判断,这也给政府部门下了一道任务,即彻底追查导致此次禽流感的元凶,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要知道,病毒引发的问题归根结蒂属于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公共”表明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是政府走上前台,尽快给公众一个说法的时候了。

(王军,天则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来源:《金融时报》中文网)

 

【原文链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